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2部分

薩摩亞上,趁此機會將其他有可能和英國人產生衝突的殖民地問題一併解決。如此一來,和英國首相索爾茲伯裡侯爵進行正面交鋒就不可避免了。

而索爾茲伯裡侯爵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帝國主義者和殖民主義者。對內,他對愛爾蘭採取高壓政策,反對威廉·尤爾特·格萊斯頓的愛爾蘭自治政策。對外,把重點放在掠奪殖民地上,在亞洲奪取緬甸;在西非征服奈及利亞,佔領肯亞,進入烏干達;在南非佔領羅得西亞。堅信落後人種的進步必須經過歐洲人,特別是英國人的統治階段,必須以武力保持這種階段,他的使命就是擴大和保衛大英帝國。

外交上,認為英國不需要同盟國,保持光輝孤立政策,維持歐洲均勢,不支援約瑟夫·張伯倫與德意志帝國結盟的主張。而且喜歡用軍事訛詐手段逼迫對手來談判,然後在用外交途徑完成自己的目的。和俄國在伊斯坦布林控制問題上有爭端,就迫使俄國參加柏林會議,最終放棄了《聖斯特凡諾條約》;在埃及問題上和俄國人有矛盾,就聯手奧匈和義大利簽署《地中海協定》逼迫俄國在保加利亞問題上退讓;法紹達危機中用武力威懾,迫使法國承認英國在尼羅河的支配地位;為了應對俄法兩國的海軍威脅,強行透過兩強標準制為原則的大規模擴充海軍的法案;為了爭奪南非的資源而發動第二次英布戰爭。為了維護在中國的利益派兵鎮壓義和團運動。這樣的外交對手實在讓人討厭,而且他的英國首相職務一直幹到了1902年,約亨不得不感嘆,為什麼該死的英國政府不學學法國人,不停的換總理多好。

好吧,抱怨無濟於事,只能打起精神來應付他了,雖然對俾斯麥多有不滿,但是約亨不得不承認,此次談判德國方面的讓老宰相出面是正確的選擇。鐵血宰相俾斯麥的名頭還是可以去壓一壓英國人的囂張氣焰的,而以俾斯麥的脾氣,正面硬抗索爾茲伯裡也不會落了下風。

正如約亨所料,此時英國人正在磨刀霍霍的準備在德國人身上割下一塊肉來。在索爾茲伯裡的盤算中,薩摩亞的這種偏遠的太平洋島嶼只是壓制德國的一個切入點而已,在澳大利亞在手的情況下,薩摩亞對英國人的價值十分有限。而英國人真正更感興趣的則是德國人在非洲的殖民地。尤其是在德屬喀麥隆目前發展十分紅火的情況下,眼紅的英國人顯然不想讓德國人過的那麼舒心,索爾茲伯裡想要在殖民地問題上威逼德國做出一系列讓步,最終達成對英國有利的協議,這樣也可以給自己的政治生涯加分。為此哪怕讓英德交惡,對自己來說也是爭取民意的好時機。

這種為了自己的政治名聲不惜破壞兩國關係的流。氓行徑在英國可以說是傳統了。1902年的塞爾伯恩伯爵的問卷調查故意得出了一個前後矛盾的答案,使英國人開始認定德國人的海軍造艦計劃是針對英國的,也因此使英國海軍開始正式以德國海軍作為假想敵。而丘吉爾這個胖子為了能增加自己的政治聲望,甚至將提爾皮茨訪問英國,試圖化解兩國海軍的誤會,主動向英國人透露的德國海軍造艦計劃的秘密會談的內容洩露出去,然後大肆宣傳德國威脅論。可以說,英德造艦競賽和第一次世界大戰都是英國這個萬惡之源挑起來的。

不過現在,索爾茲伯裡還不敢這麼明目張膽,畢竟去年德國人才剛剛在蘇伊士運河問題上對英國釋放善意,而在薩摩亞問題上更是將談判地點放在了英國,德皇一家全部來參加女王的壽辰。此時英國上下對德皇一家表示熱烈的歡迎和友好,現在正是英德政府間關係的歷史巔峰期。在這個節骨眼上選擇對德國發難,造成關係惡化的話,其結果實在難以估量,所以,先收斂一點,確保能得到足夠的利益才是最穩妥的選擇。雖然遠不如英德關係惡化後自己火中取栗帶來的利益大,不過只要能確保達成的協議對英國有利,自然還是算作自己的外交成就,那麼英國民眾還是樂於支援自己的。

接下來的時間,德皇一家陪著維多利亞女王共敘天倫之樂,而對於外孫的妻子,維多利亞女王也表示了相當大的熱情和關懷,並且贈送了價值不菲的禮物,這讓有名無實的德國皇儲妃瑪麗有些歉意,因此也對女王陛下更加殷勤。而就在祖孫三代其樂融融之際,在唐寧街10號首相府,索爾茲伯裡和俾斯麥開始了互不相讓的談判。

“俾斯麥閣下,貴國現在在喀麥隆和東非發展迅速啊,這真是應該恭喜德國啊。”索爾茲伯裡微笑著說到,那一臉的真誠讓不瞭解他的人還真以為他是好心祝賀德國人在殖民上所取得的成果呢。

不過俾斯麥可不吃這一套,不軟不硬的頂了回去:“首相閣下客氣了,德國在非洲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