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72部分

傳奇色彩的妹夫,在家鄉早就是如日中天了,要不是周圍的鄰居時常叨嘮,他們也不好意思到京城去找的,想不到找到了京城,進入找到了一頂官帽子和一身的官服了。

兩人的性格都屬於比較謹慎的,屬於那種不愛惹是生非的人,這也是讀書養成的習慣,但兩人也不熟悉官場上的事情,更不要說做事情了,在督師府做知事和典史,事情是不少的,而且很具體,需要和方方面面的人物打交道,甚至沒有休息的時間。

考慮到這些,蘇天成說的比較多,主要就是叮囑兩人,做事情勤勉,不懂的地方,儘管請示上面,若是覺得不方便,可以直接找到徐大人詢問,不要擅自做主,更不要接受本地軍官的饋贈,萬萬不能夠貪圖錢財,銀兩不夠用了,儘管給自己說。

準備好了一切之後,蘇天成要離開寧遠了。

祖大壽的話,他記住了,其實他的想法,也是要在最短的時間之內,收回大淩河城,大淩河城作為第一道防線,有著異常重要的作用,那裡的地形特殊,易守難攻,當初的大淩河之戰,後金無法攻打下來,採取圍城的戰術,令守城的明軍崩潰,這才取得勝利的。(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du8du8。)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援,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使用者請到m。du8du8。閱讀。)

正文 第六百二十九章 巡視

正月二十二,蘇天成從寧遠出發了,祖大壽和鄧輝陪著。

他首先要到錦州去看看。

錦州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歷史上就是要塞之地,錦州是遼東重鎮,為遼東通往京師的必經之地,這裡地勢險要,一面靠海,是關寧錦防線的源頭,守住了錦州,就等於掐住了後金的脖子,後金想要大軍入關,突破關寧錦防線是最佳選擇。

前些年,皇太極或者是阿濟格,率領大軍從蒙古繞道,經喜峰口入關,肆掠大明境內,這實在是無奈之舉,因為後金無法突破關寧錦防線。這聽起來有些奇怪,按照現代人的邏輯思維,打不下關寧錦防線,繞過去就是了,真正的關寧錦防線,也就是從錦州到山海關四百餘里地的幾個重鎮,還有沿途的堡壘、據點,明軍根本不敢和後金八旗野外交戰了,八旗軍可以大搖大擺的繞過錦州和寧遠,攻打山海關,藉機入關劫掠,甚至可以破了大明京師。

這是非常幼稚的想法,就算是努爾哈赤和皇太極有著天大的信心,也不敢面對數十萬大軍於不顧,關寧錦防線駐紮有大明朝的重兵,其中山海關駐軍號稱五十萬,真正有二十萬,寧遠駐軍五萬,實實在在,錦州駐軍八萬,也是實實在在,這些軍士,包含有堡壘和據點裡面的軍士,也就是說,後金不顧一切的攻打山海關,後面還有十三萬大軍虎視眈眈,且不是十天半月都不一定能夠攻下山海關,僅僅是身後的十三萬大軍,可能就令後金睡不著覺。

借道蒙古入關,聽起來不錯,但路途遙遠,要經過草原和沙漠,補給極為困難,大軍從山西一帶入關。只能夠是偶爾為之,目的是打劫,搶到了錢財、劫掠了人口,就要跑路的。

很可惜,蘇天成了解的情況,駐守關寧錦防線的三十三萬大軍,戰鬥力很是不行。

按說長期面對後金。時常有廝殺搏鬥的,關寧錦防線的邊軍,應該是很不錯的,可惜實際情況不是這樣,這也是因為兩個方面的拖累,第一是軍餉。朝廷沒有那麼多的銀子,難以養活三十三萬大軍,依靠著軍屯,軍士根本養不活自己,所以說,譁變的情況時刻存在,關寧錦防線的地位太重要了。朝廷拆東牆補西牆,一直都在糊弄,就算是這些年的情況好一些了,但也難以維持三十三大軍的開銷,何況山海關報出來的數目是五十萬。

第二是後金騎兵過於厲害,大明邊軍重點是固守城池,很少和後金八旗展開野戰,後金八旗攻城的技術實在太次。他們擅長野戰,這也促使大明邊軍守在城池裡面,輕易不會出城交戰的,時間長了,邊軍習慣於固守城池了。

而且邊軍還在悄悄的發生變化,變成了某一家族的軍隊,表現較為突出的就是山海關的邊軍。一直都是在吳襄和吳三桂的控制之下,慢慢有些私家軍隊的味道了,要不是江寧營的飛速崛起,恐怕這種現象就有些嚴重了。好在蘇天成帶著江寧營進駐了關寧錦防線。不管是祖大壽,還是吳三桂,是不敢找死的,肯定是堅決服從指揮的。

三十三大軍,固守關寧錦防線,成為後金一道不可突破的防線,可惜的是,這道防線過於的僵硬了,這麼多年過去了,就知道死守,就算是京師出現危險了,也不敢輕易調動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