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斂,愈是低調。”
張溥呆呆的聽著蘇天成的比喻,看著蘇天成用茶水在桌上畫了兩個圓圈,一個大一個小,看著兩個圓圈,他忽然明白蘇天成的話語了,圓圈越大,接觸到的外部空間就越大,這豈不是說明,知道越多了,不知道的也越多了,難怪滿腹經綸的人,都是低調的。
反省過來之後,張溥再次稽首。
“每次和大人接觸,都有醍醐灌頂的感覺,受益匪淺,若是能夠跟隨大人學習,定能夠感悟到更多的道理的。”
蘇天成的臉上出現了微笑。
“張兄,這學問是無止境的,時時刻刻需要學習,不過,我的認識,學以致用才是最為重要的,有些滿腹經綸的儒者,隱居山林,或者是沉心做學問,這本是自己的選擇,不能夠說是錯的,可我不贊成這樣的做法,若是太平盛世,讀書人大可努力研究學問,國家危難之際,匹夫尚且有責任,更不用說讀書人了。”
張溥的臉有些紅了,顯然是不好意思了。
“大人,在下以前也在朝廷裡面做事情,可那個時候,確實有些沾沾自喜,不懂得低調,不知道收斂,現在想來,確實是慚愧的,還好遇見了大人,才算是真正明白山外有山、人上有人的道理。”
“張兄,王維的一句詩詞,我是很推崇的,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這句詩詞,含義無窮啊,真正的能夠明白這句詩詞的意思,能夠體現到其中的境界,才算是真正的領悟了自然變化之法則,有些時候,放下才是真正的領悟。”
張溥好半天沒有說話,如果說蘇天成在皇上的面前幫助他說情,這體現出來蘇天成的胸襟,今天的這些話,則體現出來蘇天成韓浩無邊的學識,對時間成熟睿智的認識,蘇天成比自己年輕很多,能夠有著這樣的學識和感悟,可與古時候的聖人比肩了。
這一次,張溥是徹底的服氣了。
“張兄,你總是探究學識,還是不行的,我有個想法,河南府同知空缺,不知道張兄是不是有興趣到河南府去啊。”
張溥身體抖動了一下,以為自己聽錯了。
“大人,這,在下就怕不能夠勝任啊。”
“謙虛過頭就不好了,要麼是自負,要麼是自卑,你的學識,完全能夠勝任了,若是有意到河南府去,就不要離開京城了,我馬上給朝廷寫奏摺,舉薦你到河南府去。”(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援,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使用者請到m。閱讀。)
正文 第三百八十九章 不完全如意
出發的日子終於到了,儘管說朱審馨依依不捨,儘管說春屏已經快要生小孩了,可聖明難違,蘇天成還是要離開京城,趕赴河南府了。
值得欣慰的事情也是有的,朝廷同意張溥出任河南府同知,這已經非常不簡單了,同知是正五品的品秩,張溥被剝奪了庶吉士的品秩,這一次擔任河南府同知,算是橫空出世了,也就是從這一刻開始,張溥成為了蘇天成最為得力的助手之一了。
蘇天成已經給孫承宗寫信了,建議劉宗周和鹿善繼啟程,前往河南府,在河南府創辦中興學社的分社,這個分社的意義非同一般,目的就是要統一北方士大夫、官僚士紳的思想認識,雖說北方的學術水平,遠不及南方,讀書人也不是很多,但這裡計程車紳富戶還是不少的,家族觀念特別濃厚,幾乎都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認識。
暗線突然送來了情報。
蘇天成大為吃驚,也開始感覺到緊張了,回到京城這段時間,他幾乎沒有收到暗線的情報,包括流寇和後金的情報,都是寥寥無幾,倒是身處山海關的黃在勝,送來了幾份情報,說是秋收季節快要到了,估計滿洲八旗和蒙八旗可能要出動了,進入關內搶一些糧食,這種情況很是普遍,後金就算是出動,也不是大規模的,基本都是小股人馬。
蘇天成將自己關在書房裡面,心情忐忑的開啟了信函。
看著看著,他的臉色開始發白。
這是有關流寇的情報。
高迎祥等人,在陝西的活動很是頻繁,經過幾個月的休養生息。流寇的力量再度開始壯大起來,在陝西境內,他們得到了老百姓的擁護,反觀朝廷的軍隊,榆林衛參與了剿滅流寇的事情。可這些衛所的軍隊,軍紀敗壞,與流寇的正面接觸,沒有取得多大的戰績,卻殺良冒功,謊報軍情。
按照洪承疇的計劃。朝廷大軍駐守在漢中府和鳳翔府,和榆林衛遙相呼應,他們固守城池,一步一步朝著中心腹地推進,從南北兩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