誓,永世不出九幽,便迴天界了。
封神之戰的損失雖然很大,不過總體而言,卻也不如第一次三界大劫,只是對人界的破壞太大罷了。而不巧的是,劉辯也正好是經歷過此難的人,因為他那一世是紂王!
而封神之戰結束後,闡教也被四方天帝,聯手蠶食掉了,教主元始天尊遁世,麾下的弟子不是歸順了五方天帝,便是逃到域外,投奔的西方佛界。
最後說說,第二次的三界大劫吧!第二次三界大劫,乃是軒轅黃帝和魔神蚩尤的大戰,那場戰爭牽連到了整個三界。不論是華夏三界,還是域外的三界,九幽之地的魔族,全部都被牽連了進來。計都、羅侯也一度破開封印,加入了這場亂鬥之中!
那是一個黑暗的時代,大劫持續了近八百年,隕落的天帝超過百名,隕落天神更是超過三千!天將天人更是不計其數,更別說是人界的生靈了。就連龍族的二代族長‘九爪金龍’,還有一代的龍族‘混沌神龍’,也都是在那個年代失蹤的,至今生死未明。九幽之地,也是那時候被封印的!
要不是最後地皇女媧、人皇伏羲現身,恐怕整個三界都會被打得支離破碎。所以第二次三界大劫,一直是經歷過這個時代的人,心中最不願意提起,也是最害怕的過往,就連那些德高望重的天帝巔峰的強者,也不例外!由此可見,眾神是多麼的畏懼,前次的三界大劫重演了。
最終的結局是,挑起大亂的計都、羅侯被抹殺,蚩尤和刑天被封印,九幽魔族被設下封印結界,由燭龍負責看管。三界諸神打掃戰場之後,面壁思過千年!女魃也是在這場戰鬥中,被感染了魔氣隕落的。
水藍星的人界,本來也是可以和天界、地界(冥界)相抗衡的,天帝級的強者也有很多。不過三次大亂的主戰場都是在水藍星,最終的結果就是,水藍星的徹底敗落下來,天人以上的強者,大多歉意天地兩界,或者移居其他星球,所以水藍星也就一日不如一日。
如今的水藍星,如果再挑起一場三界大劫,只要規模和封神之戰相當,恐怕也就毀於一旦了,那麼眾神就很有可能,徹底失去三界之門‘水藍星’,所以對於三界大劫,眾神都顯得比較敏感。尤其是被西王母的擔憂,害怕重演第二次的三界大劫是,眾神的擔憂,更是攀升到了極點。
“不管如何,青帝隕落乃是事實,正所謂國不可一日無君,華夏天界一向由五方天帝鎮守,這是天道!黃帝雖然失蹤,可是畢竟尚未隕落,所以依然是中央天帝之尊。而青帝已經隕落,需要一人接替東方天帝之位。本尊認為,東王公德高望重,因居此位,諸位以為如何?”聖麒麟見氣氛顯得有些嚴肅,隨即低吟了一聲,大破了沉默。
黑帝和白帝的臉色有點不好看,尤其是黑帝,一張黑臉氣得滿臉通紅。他們還以為,青帝隕落了之後,華夏東部就可以由他們瓜分了,沒想到聖麒麟居然因為擔心引發大亂,來了這麼一手,將東部盡數送給東王公了!
白帝比少昊要好些,畢竟他和青帝不接連,中間還有黃帝擋著,就算分蛋糕也分不了多少。可是黑帝卻不一樣了,他和炎帝同青帝的領地接連,是最有可能佔領青帝領土的。
五方天帝之間的領土,是可以相互爭奪的,而聖麒麟提議另立東帝,卻是想防範於未然,將三界大劫的損害降低到最小。畢竟這個時期,要是讓天帝們相互征戰,引發前次那種規模的三界大劫,也不是不可能的!
否則聖麒麟何必提議,另立東帝呢?任由幾個天帝爭奪,然後將五方天帝的名額,新增到其中一人身上就好了。天道的規則之中,是可以兼任帝位的,就好比中帝可以兼任東帝、南帝、北帝、西帝的。否則三界的諸神,又何必東征西討,不斷的擴大自己的屬地呢?
天界的帝位,就好似神職,不過這些神職必須經過一方聖獸的認可,就連域外天界的諸神也不例外。如果沒有得到庇護此方的聖獸認可,那麼帝位自然也就做不得準,就算麾下的勢力再強,也得不到天道的庇護,最終還是會走向滅亡!
一些強大的天界,一般都有多個帝位,就好比華夏有五個帝位,是為三界最強。西方佛界,也有三個帝位,聲勢也是絲毫不弱。域外天界希臘,也有三個帝位,北歐天界也有兩個帝位,就連已經滅亡的扶桑天界,也有一個帝位。這些帝位的數量,永遠都是固定的,可以歸咎於一人之身,卻不可以融合為一!
炎帝還好些,拿得起放得下,畢竟一個帝位之名和兩個帝位之名,實際上沒有多大的區別。否則多年前,黃帝早已經統一華夏天界,將五個帝位攬於一身,並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