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部分

頭。雖然曾經並未曾真正的呈現。但我知道,它真正的能在我的心中呈現世界的盡頭的時候,也就是我能夠放的下的時候了。我也許應該熱切的盼望這一點。雖然它可望而不可及。雖然它一直的飽受無奈。但是我常常的希望自己能夠理解它,理解的話,就不會感覺到它的不適。就像我對本質死亡的闡述。我認為,它是真實的,如果可以的話,在死之必然的天下,誰不希望

幻想的死亡成為真正的死亡。

我認為確定並無必要。就像其實我們一直都是行走在時間之外的人一樣。《紅》就是這樣的一種高傲,它不需要主題的宣誓,它只是需要靜靜的流動。目的性也許是一個可悲的開始。但是如果已經成為了開始,那麼一切也就化整為零了。這是真實的,無需有人為它證明什麼。紅和故事無關和這個天下無關。因為這個天下的目的是什麼:將在意它的人統統的放進時間機器裡,消化成為世界的塵埃。

我深感可悲的是我們存在的可悲。最終紅在人世相關的愛情與鐵軌之間裡走過,而後不留一絲的聲息。沒有了自己的影子成為空虛之物。最終紅化成了白,與天空之雲俱消失。也遺忘了我,曾經關注了它一生一世的人。滿頭白髮,卻還在牙牙學語。

我的名字叫什麼。我深感這一問題的可怕。所以我一直不知道自己需要用什麼來命名自己。我不知道自己是應該叫做時間還師應該叫做空間。我不知道自己在那裡。甚至我行之腳下,會不會在給我一個微笑之後,將我拋棄。化為時間的塵埃。

親愛的。我們不是幸福吧?

己繁華的落葉

己繁華的落葉

——科方式

川端康成喜歡一句話,開始的時候一直覺得它太簡單了,除了是作家性格怪癖的一種表現外,沒有什麼可適之處。但是在今天突然想起,卻有種難得的感受。

入佛界易,進魔界難。

這也許就是進入到一種認識或者思維體系之後人的對自己的發現與認定:只在自為式的佛界中存在。

川端康成是我最初讀的外國作家,也是一直以來我所喜歡的作家。而且對於一個作家而言,我所讀的他的作品也是比別的作家多的多的。他的很多的小說我都讀過。對於唯美的追求也是我的創作中的一直感受。

經常的,自己最喜歡的小說是《湖》。它常常使我有一種生活於現實中的流離感覺。而這也幾乎是所有能夠給予現代社會人的關係的論證之中最為透徹的表達。人的變幻就是人的世界的流離的一種。這種流離具有深刻的感性傷痛。深入的程度一度使人感覺那遊說的世界就是自己的一種。

川端康成的死是非自然性的,除了這一定義之外,我們沒有別的所指。但這種死亡的現實做為繁華的落葉,在川端康成的世界中是並不新鮮的。

無論是島村、菊治、名人,還是桃井銀平,無論是死亡的氣息還是現實的無奈,其實都是一種日本的文化精神的現世寫照。只不過透過川端康成式的文學話語,它們具有了偉大的自主了。川端康成的文學不同與夏目漱石。夏目漱石的文章是現世的悽豔,而川端康成的文章是自為悲哀。他的關鍵之處是在現實的投影之下,引發出人的存在認識。它的悲哀的活著。

繁華的落葉已經超越於死亡了。因為可貴的是它無視了死亡的現實可行性。而這一結果的前提就是現實的悲哀感受。著重強調如此的意識的用意,只是在於認識到傷性生存對人的存在的考驗。日本文化精神之中有一種物哀的認識,這是一種看透事物繁華而衰落的本質的一種視域。承認了無奈哀傷,而且在這無奈之中進行自己的生存,像是為了無視這無奈一樣。

其實不如說,川端康成的小說的重要的意旨就是有提出這樣的一個難點。就是化解悲哀的力量。而他所採取的視域方法,我認為也是有一種精神本源意義上的。既這種文學意識其實已經達成了超越悲哀死的追求形式。也就是說:己繁華的落葉。

經歷過繁華的世界或許已經從話語理解上處於非繁華的時段,至少我們可以把其稱為時段。那麼在這一時段,其實就是用話語方式來表達的衰落的現實。已經繁華的衰落是一種語病。但是它不是可以解釋為繁華過後的某種現實的表現,比如繁華過後的衰落的現實。其實不能如此。已經繁華的衰落其實可能是它們的通融方式。既繁華與衰落的融合。我們願意因此而消解它們的具體的現實作用,因為這是川端康成所要表達的。己繁華的落葉既不是繁華的過往也不是衰落的現實。而是繁華和衰落共同作用下的存在質本。它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