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生長在懸崖峭壁陰溼處的石隙之中,每個石耳要六、七年才能長成,形似黑木耳,但其營養價值是黑木耳的十幾倍。
“砰砰……”廚房的大木桌上,就像是下雨一般,正在下石耳。
“夠了,夠了。太姥爺沒要。”劉姥爺趕緊摁著妮兒的手。“什麼東西多了,就不珍惜了。”
“送人,給奶奶。”這海味離大海遠。吃不到,這山珍可是供應充足。
“好好。咱妮兒孝順。”劉姥爺揉揉她細軟的髮絲笑道,“我去拿小笸籮筐。”裝三個筐,一筐大約三斤重,其實沒多少,新鮮的有水分壓稱。
夕陽西下;天空燃燒著一片桔紅色的晚霞,倦鳥歸巢。
“媽,有您在這生活水平直線上升。”姚長海聞著香味進了家門,放下手中的鋤頭。進倉庫拿出鐮刀,開始磨刀。
“爹!”妮兒高興地叫道,她還以為姚灣村沒有鐮刀呢!
“乖,爹忙著呢?等一會兒再抱你。”坐在小板凳上拿著磨刀石,開始磨刀。
“處暑十日忙割谷,季節變幻的真快,眨眼間該收小米了。”劉姥爺笑道,“俗語說,過了白露節,磨鐮就是歇!馬上就進入收穫季節了。這秋收。收成我看也不錯。”
提起收成,姚長海臉上樂開了花,農民一年辛苦勞作。不就是為了豐收嘛!
“當然不錯了,沒看見咱們村的麻雀都比別的地方多。”劉淑英包著餛飩笑道。
提起這個劉姥爺道,“忙著製作果脯了,都忘了這小蟲可是最喜歡吃穀子的。”
“爸,這就別擔心了,孩子們天天扛著細竹竿,頭上繫著一個粗布袋,去田裡抓麻雀烤著吃!”劉淑英笑道,“這領頭的就是修遠和軍遠他們。現如今麻雀看見他們就躲,真是這兇名遠播。”
“呵呵……”姚長海笑道。“割完蜂蜜,孩子們沒事做就開始在田間地頭既可以大肆驅趕麻雀了。又有的吃,一舉兩得。”
“稻草人!”妮兒奶聲奶氣地說道,她去看過田裡的稻草人,也富有時代的特色,上面貼著口號和標語。
“橫掃一切牛鬼蛇神……”
“那麻雀都成精了,一點兒都不怕稻草人,以往沒這麼多麻雀。”姚長海不解地琢磨道。
“這說明了咱們姚灣村地界靈秀,出產的東西好。”劉姥爺的意思很明顯,不然怎麼吸引小蟲光顧。
說道麻雀,現在大黃和大花又開闢了新戰場,抓麻雀,逮著麻雀除了邀功,換靈泉之外,這麻雀就直接吃了。
大黃和大花都能逮著麻雀可見之多。
“嚯嚯……”姚長海在磨刀石上,磨的鐮刀油光蹭亮,鋒利的很。
“農諺:只有青山乾死竹,未見地裡旱死粟,說明小米的抗旱能力超群。它既耐乾旱、貧瘠,又不怕酸鹼,所以在我國南北乾旱地區、貧瘠山區都有種植。”劉姥爺笑道,“這小米可是好東西啊!”
“那是代參湯,妮兒她媽做月子可沒少喝!”姚長海指肚摸摸鐮刀,足夠鋒利了,便收了起來。
“什麼時候開鐮。”劉姥爺問道。
“就這兩天了!”姚長海突然想起什麼似的,“對了,姥爺,這兩天有雨嗎?”
“沒有,天公作美,你們可以安心的收穀子和花生了。”劉姥爺起身說道,“去,雞湯燉好了,去給親家還有你三嫂家送些去。對了還有我在山裡採的蘑菇。”
“好嘞!”姚長海轉身進了廚房。
“正好,我給你裝好了。一趟一趟的送。連雞帶湯,親家母是七隻,你三嫂家是五隻,妮兒她姑姑家一隻,小牧家一隻……”劉淑英說道。
“媽,你到底燉了多少隻啊!”姚長海眼睛瞪的溜圓。
“不多二十隻野雞。”劉淑英催促道,“行了,趕緊送,不然晚了,還咋吃啊!”她接著又道,“咱家還剩了六隻,就這我還怕不夠吃呢!”
姚長海點點頭道,“也是,不知道那幾個小子,現在怎麼這麼能吃,這要是沒有姥爺進山打獵,肚裡有油水,只吃糧食的話,早晚吃光了。”
劉淑英抿嘴笑道,“正是長身體的時候,你沒看他們個頭蹭蹭的往上躥,致遠都有你高了吧!我看秀芹還有狗蛋,這個頭也是猛長,比剛來的時候躥了一大截。”
“對哦!秀芹原來只到博遠的胸口,現在到肩頭兒了吧!”姚長海手比劃了一下道。
“媽,我走了。”姚長海端著鍋朝外走去。
再回來時。拿著空鍋,劉淑英拿著大鐵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