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恩首先找到可口可樂公司“化緣”,可口可樂到底是財大氣粗,一出手就是1000萬美元,作為申辦經費。但是問題依然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美國上層對這次申辦信心不足,認為亞特蘭大缺乏組織大型體育比賽的經驗和必要的基礎體育設施,另外,亞特蘭大糟糕的社會治安形勢也是令美國政府擔憂的大問題。
但佩恩和揚的信心卻從未減弱,揚曾說佩恩“就像一頭獵犬”,一旦抓住目標就決不放棄。在那些申辦艱難的日日夜夜,揚更深切地體會到佩恩這種持之以恆的性格魅力。自1987年首次提出參加申辦以來,佩恩和他的夥伴們克服了千難萬險。到1990年9月東京會議決定將第二十六屆奧運會的主辦權交給亞特蘭大時,佩恩和揚幾乎不能相信他們3年多的努力終於得到了回報。
其實亞特蘭大獲得舉辦權時,美國人自己對此也覺得不可理解。當時美國新聞界就說,亞特蘭大是美國治安最糟的城市,平均每10萬人有24.1人受過襲擊,列全美第一。亞市也是美國第一大毒城。而美國著名專欄作家布魯斯·威爾森甚至說,亞城辦奧運是“天大的笑話”,而且以長遠的眼光分析,對奧林匹克運動的發展是不利的。種種議論紛紛揚揚,莫衷一是。國際奧委會感到了一些壓力,亞特蘭大的勝利一時間也塗上了一些神秘色彩。
其實這裡沒有秘密可言。選擇奧運會主辦城市的決定是由全體國際奧委會委員採取無記名投票方式決定的,並不為某個人的個人意志所轉移。國際奧委會委員們根據調查委員會的書面報告和自己所瞭解的情況,投票決定主辦城市。所以,讓國際奧委會委員瞭解自己是很重要的。每次國際奧委會開會決定主辦城市的那一年,甚至在前一年,各路申辦人馬就已登臺亮相,競相介紹自己。當然,申辦活動費用應該有充分保證。
貝爾格萊德和曼徹斯特也許本來就對獲得26屆奧運會主辦權不抱什麼希望,所以競選費用投入得十分有限,而多倫多和墨爾本的預算不算少,分別為1300萬和1600萬美元。雅典的申辦經費只有600萬美元。
歷來奧運會申辦代表團集中的地方就是比排場、比豪華的舞臺。這當然可以理解,一個連申辦費用都不充裕的城市,怎麼能讓人相信有足夠的經濟實力主辦奧運會呢?
不能說雅典不重視這次申辦。國際奧委會東京會議召開時,希臘總理親自率隊前往,為奪取26屆奧運會主辦權吶喊助威。
但是雅典沒有想到亞特蘭大先聲奪人,精心策劃,而且出手闊綽。美國代表團由布什夫人帶隊,代表團成員多達300人,其中包括專門請的廚師、服務員和提琴手。一個地地道道的美國特色的代表團。
而且亞特蘭大吸取了巴塞羅那的爭辦經驗,即請進來,又走出去。大多數委員都曾應邀到亞特蘭大和美國其它旅遊地區“考察”遊覽,同時還派出說客分別前往73個國家“做工作”。
雅典的失敗令人同情,遊說宣傳活動做得不充分也是失敗的原因之一。當然雅典的經濟實力確實難以同亞特蘭大匹敵。
早在巴塞羅那爭辦奧運會時,就有傳聞說只要給每個有投票權的委員一定數量的現金,就可以穩拿主辦權。但是歷屆奧運會組委會都不相信,更不會去這麼做。後來國際奧委會還專門做了調查,證實沒有任何一位委員曾接受過申辦城市贈送的現金。委員們接受的只是一些小禮品。
國際奧委會歷來反對送禮歪風。國際奧委會委員、英國的安妮公主對送禮的行動一直公開持批評態度,她自身也拒絕接受任何禮品。國際奧委會總幹事弗·加拉德說:
“唯一能送的就是申辦材料。我們已經要求申辦城市不要送除此之外任何不必要的東西。”
薩馬蘭奇也表示,如果發現哪個申辦城市有賄賂行為,將停止該城市兩次申辦資格。
亞特蘭大獲得奧運會主辦權本無可非議,但是後來國際奧委會執委、美國奧委會主席赫爾米克的辭職卻又使這個問題再度掀起波瀾。
羅伯·赫爾米克1985年進入國際奧委會,1989年當選為國際奧委會執委。除了在美國奧委會的工作,他還在故鄉衣阿華州開設了一傢俬人法律事務所。
赫爾米克在美國奧委會的工作卓有成效,也在國際奧委會中留下了良好的形象。他有自己一套卓有成效的工作方法,幹起來雷厲風行,因而效果也顯著。但是這些輝煌的成績也不能把他從最後的厄運裡解脫出來。
1991年本應是他大顯身手的一年,但是極善於鑽營的美國記者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