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好漢三個幫。三個臭皮匠,抵得上個諸葛亮。
我還沒進雜誌社時,專題部只有賈主任這個光桿司令。即主任是他,職員也是他,又當爹又當媽的。不久前我進來了,他多了個助手;如今又招了兩個,老賈他主任的大位就坐得比較名正言順了。看得出他現在開朗多了,整天都笑眯眯的,估計他是感覺專題部的前景是勝劵在握了。
其實剛剛加盟的兩位大員——楊梅和陳立明——也像我過去的遭遇那樣,還差兩個月才畢業呢,就被老賈活拉硬拽從大學校園給拽進雜誌社來了!這兩位同學總體上還過得去:楊梅亭亭玉立、思維敏捷、性格直率;陳立明憨厚老實、滿腹經綸、彬彬有禮。
他們兩個當然也參與了今天的大討論。只不過初涉社會,經驗不夠,還非常害羞……縱使楊梅有直率的個性也不見她吭半聲,縱使陳立明經綸滿腹也不聽他發半言。
而我呢?比較禮讓和謙虛,先給大家過足嘴癮,不到關鍵時刻我決不出馬。
大家討論來討論去,你言我語講得眉飛色舞的,講得口乾舌燥了就拿眼瞄我們的老賈。意思好像是他們都為專題部出謀獻策了,而老賈作為部部門老闆應該提供幾罐飲料來。
這時候,終於輪到邊聆聽邊喝茶,聽了七八人的高見喝掉了三四壺茶的嚴總髮話了。整間屋子頓時安靜下來,靜得我估計有顆鋼針掉到地上都能聽見。嚴總畢竟是雜誌社老大啊!
他說:我看這樣吧,小程呢初到雜誌社,進的是專題部,今後呢,這個部的很多實際工作得由他牽頭去開展,所以呢我倒願聽聽他的想法。小程,你來講幾句吧,你的話應該比較有代表性。
聽聽,大夥聽聽!我就說嘛,不到關鍵時刻我是保持沉默的。眼下總編都發話了,並且指名道姓點我,這就是“關鍵時刻”了。該出手時就出手,該發言了就開口。於是我乾咳了幾聲,準備開口發言了。
我說:就如嚴老總剛才所講,我還是初來乍到之人,對雜誌社的運作流程和人事安排,很多地方我也不甚瞭解。不過從今天開始,我會向在座的各位多多取經,跟大家保持溝通,爭取儘快熟悉專題部的有關業務範圍,跟大家團結協作,把本職工作做好,把我們專題部打造成有廣泛知名度、有影響力、有前瞻性、有可持續發展空間的得力部門。對於外出開展工作時如何做好、做大、做強這個話題,我本人認真思考過,也作了此類的社會調查,相當的部分人——即我們的採訪物件——還是樂見自己的個人事蹟和奮鬥歷程為廣大民眾所知的,即他們有這方面的衝動和見報登刊的熱忱。基於他們的這種想法和意願,我想我們要做的工作是有很大可行性的,也有比較寬闊的可操作空間。現在呢,請允許我來簡要闡述幾句我個人的工作思路:
一、先做個周密的計劃。包括腦子裡想的和書面表達的。即先擬出個可行性方案,其中有雜誌社和《金色年華》這本書的介紹;為什麼要做人物專訪?即專訪的社會效益、公眾效應、雜誌覆蓋面,以及被訪人本身的社會知名度,經濟提高度等等;如何做人物專訪?即採訪前我們應該準備什麼,採訪時對方應該準備什麼的問題。簡而言之,我們出發前要攜帶最新幾期雜誌、要訪問的提綱、採訪本、攝像機等等;被訪人要準備相關的個人資料、他企業的情況介紹、還有些具體的資料等等;採訪回來後該怎麼做?即在哪月哪期刊登已經寫好的專題文章,擬採取何種文體刊登等等;刊登了以後怎麼樣?這是個效益跟蹤和人物回訪的問題,在此省略。
二、方案出臺了,下步工作就是:走出去,請進來。
三、我的發言到此結束。
我話音剛落,立即響起陣陣熱烈的掌聲。嚴總編坐著大班椅,剛好在我的正對面,我瞧見這陣掌聲是他帶頭拍起來的。因此,我在不經意間向他投去了感激的目光。
嚴總編說:很好,非常好!小程的這個方案不錯,非常實用,也應該可行。他講得也比較細,連要帶的採訪工具都提到了,連受訪物件的經濟效益也替人家想到了。甚至連後期跟蹤服務也加進去了。真的非常好!就看下步怎麼去操作、怎麼把方案變成實際行為、怎麼做到“走出去請進來”這個雙向運動了。
嚴總編剛剛講完,我又加進了幾句:在嚴老總的堅強領導下,在我們賈主任的鼎力支援下,在各位同仁的積極配合下,我相信這份工作肯定會做得成功的。我有決心當好這個“雙向運動”的主力隊員——只要老嚴您做好總排程,老賈您做好主教練。
我的話引來鬨堂大笑,接下來又是陣陣經久不息的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