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集團軍,正勢如破竹向華沙近郊的維斯瓦河畔進軍,也許幾天後,中俄聯軍便會兵臨華沙城下。
“國內軍如果無所作為,波蘭就會一齊倒向俄羅斯一邊!”
數日前破譯的,波蘭地下國內軍司令塔德烏什?科莫羅夫斯基向倫敦彙報的電報,充分說明了現在華沙的局勢力,國內軍很快就會有所作為,他們的作為會是什麼呢?
“……從中國返回後,米科萊奇克已經要求國內軍在時機成就時發動起義,而在數天前,我們的情報顯示,博爾?科莫羅夫斯基和流亡政府在國內的“代表處”代表楊?楊科夫斯基就已商定舉行起義。波蘭流亡政府正式權博爾?科莫羅夫斯基和國內“代表處”在“最適宜”的時機發動起義。”
面對著將軍的背景,佩馮斯上校神情嚴肅的作著彙報,別說是司令部的情報軍官,就是現在一名普通的德國士兵也可以感覺到此時華沙的異樣,更何況大量的情報,已經顯示起義已經迫在眉睫。
“將軍,現在我們有足夠的理由相信,華沙地下抵抗軍的起義已經進行了倒計時,這個時間將以中俄聯軍的進攻為基礎,在中俄軍隊兵進華沙時,就是華沙爆發大起義的時間,倫敦波蘭流亡政府之所決定此刻發動起義,其動機是明顯的。他們認為那時時機已到,發動起義可以搶在中俄聯軍以及中俄支援的波軍的勝利進攻為波蘭民族解放委員會開啟通往華沙的道路以前,奪取華沙,從而在首都以主人身份出現,為倫敦的流亡政府回來接管政權鋪平道路,建立一個把中俄和他們所支援的民族解放委員會排除在外的政權。”
對於所謂正義陣營存在的矛盾,佩馮斯上校再清楚不過,中美兩國面和心不和,儘管兩國在澳大利亞問題上保持著沉默,但利益上的衝突已經再明顯不過,至於中英更是至今仍然處於戰爭狀態,當中俄聯軍進攻東歐之後,流亡於倫敦的歐洲各國流亡政權,根本沒有發表任何迎接解放的聲名,而問題最終卻集中在波蘭,其它的國家的流亡政權都在訪問中國結束後,發表歡迎中俄聯軍解放本國,要求本國人民配合中俄聯軍進攻的宣言,但唯獨只有波蘭保持著沉默,波蘭和俄羅斯之間有著不可調和的矛盾,無論是紅俄或是白俄。
歷史上幾百年的宿怨是難以洗盡的,而在蘇俄聯手德國再次瓜分波蘭後,加上的俄波之間多年恩怨,雖說俄羅斯帝國取代了蘇聯,但是對於波蘭人而言他們已經很難再相信俄羅斯人了,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佩馮斯上校認定了華沙一定會發動起義。
“佩馮斯上校,如果讓我用一個詞來形容波蘭人,我會說這是一個倔強的民族,他們總是身陷絕境,卻又從不屈服。即使在外人看來已經毫無希望的情況下他們也會繼續堅持自己的信念,直到奇蹟出現。然而奇蹟之所以是奇蹟,是因為奇蹟並不可能每次都出現,於是便有了波蘭的四次被瓜分和兩次亡國。”
施塔赫爾緩道出一句話來,這個國家和這裡的民族太過於倔強,他們也許會進行一場所謂的投機,但是這場投機顯然有可能是在德軍撤離華沙之後,而不是現在。
“將軍,柏林已經下達了命令,起義已經不可避免了,華沙必須立即執行戒嚴!”
“現在並沒有這個必要!佩馮斯上校,雖然起義有可能爆發,但是上校,現在在抵抗軍的力量有多少人?”
施塔赫爾頗為自信的反問了一句,波蘭人或許不會屈服,波蘭人或許一定會發動起義,但在施塔赫爾看來,現在的華沙無疑是安全的。
“將軍,根據我們所掌握的情報,由波蘭地下國內軍司令塔德烏什?科莫羅夫斯基領導的“國內軍”,在華沙的總兵約在5萬人左右,考慮到其發動起義不可能進行大規模集結,以及受到我軍的攔阻,在起義之初,投入戰鬥的國內軍約在半數左右。”
將軍的反問讓馮佩斯上校一啞,但仍如實的報告著情報部門所掌握的國內軍的情報。
一次大戰結束以後波蘭復國,新的波蘭國家不僅在意識形態,而且在領土,宗教,民族等方方面面,都和蘇聯有著幾百年歷史所形成的不可調和的矛盾,對於戰前的波蘭,蘇聯是比德國更危險的第一號假想敵。新興蘇維埃國家的軍事力量和經濟力量,都使波蘭望塵莫及。
在波蘭的軍事動員計劃中,不得不考慮到一旦發生對蘇戰爭,其東部領土被蘇軍佔領的情況。從30年代初,波蘭就把在和平時期建設地下抵抗網,發動被佔領國土上的全面敵後游擊戰,作為國家戰略的一個組成部分。而這個地下抵抗網,就叫國內軍。
當然,游擊戰是以蘇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