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孫臏兵法
作者:戰國·孫臏
內容簡介:
《孫臏兵法》又稱《齊孫子》。《史記》稱“世傳其兵法”,“孫子臏腳,而論兵法”。《漢書·藝文志》著錄有“《齊孫子》八十九篇,圖四卷”。《漢書·陳湯傳》引有《孫臏兵法》的“客倍而主人半,然後敵”,說明西漢時《孫臏兵法》尚在流行。但因歷史上的種種經因,東漢以後便失傳了。引起以後的種種猜測。有的說孫臏即孫武,有的說《孫臏兵法》即《孫子兵法》,總之是否定兩個孫子和兩部兵法的同時存在,否定《漢志》著錄的“《齊孫子》八十九篇,圖四卷”。1972年,《孫臏兵法》與《孫子兵法》及其它先秦兵書同時從山東臨沂銀雀山西漢前期墓葬中被發現,解決了歷史上這一懸案。
正文
凡例
一、本書分上下兩編。上編前四篇記孫臏擒龐涓事蹟以及孫臏與齊威王、田忌的問答。其它各篇篇首都稱“孫子曰”,但內容書體都與銀雀山漢墓所出孫武兵法佚篇不相類,所以可以肯定是孫臏兵法。下編各篇沒有提到孫子,今據內容、文例及書體定為孫臏兵法。由於竹簡殘斷散亂,而孫臏兵法又早巳亡佚,無從核對,整理工作中肯定會有錯誤。本書中可能有一些本來不屬於孫臏兵法的內容攙雜在內,請讀者指正。
二、每篇釋文前標出篇題。凡由編者補加的篇題,外加''號以示區別。
三、一篇中所收各簡,凡文字相連的,或其間雖有缺字、缺簡,但確知其屬於同一段文字的,釋文都連成一段寫。簡文提行分段時,釋文也分段。
四、有的簡雖然可以確定屬於某篇,但不能確定它在篇中的位置。有的簡很象是屬於某篇的,但又不能十分肯定。釋文把這些簡分別附於各篇之末,加三個 * 號與成段釋文隔開。這類簡除去彼此文字相連的以外,每簡釋文都提行寫。
五、不能辨識的字以及由於竹簡殘斷而缺去的字用□號表示,但字數超過五個或字數無法確定時(包括中間缺整簡的情況),則用……號表示。與……號相連約□號一般省去。
六、根據上下文補出的缺文或簡文原來脫字,外加''號。
七、簡文原來的各種標號,釋文一律略去,另加標點符號。
八、如果簡文中引語的開頭或結尾處正在殘缺部分,釋文就只標下引號或上引號。
九、為了便利廣大讀者,簡文中的異體字和假借字多改寫為通行字,如“{月豊}”改作“體”,“宭”改作“窘”,“亓”改作“其”,“{亻啇}”“適”改作“敵”,“陳”改作“陣”,“侍”改作“待”,“埶”改作“勢”,“請”改作“情”,“兌”改作“銳”等。
擒龐涓
本篇記述孫臏在“圍魏救趙”之戰中,用避實擊虛、“攻其必救”等辦法,在桂陵大破魏軍,俘獲龐涓。這是孫臏運用他的軍事思想取得勝利的一個著名戰例。
擒龐涓(1)
昔者,梁君將攻邯鄲(2),使將軍龐涓、帶甲(3)八萬至於茬丘(4)。齊君(5)聞之,使將軍忌子(6)、帶甲八萬至……競。龐子攻衛(7)□□□,將軍忌'子'……衛□□,救與……曰:“若不救衛,將何為?”孫子曰:“請南攻平陵(8)。平陵,其城小而縣大,人眾甲兵盛,東陽戰邑(9),難攻也。吾將示之疑。吾攻平陵,南有宋(10),北有衛,當途有市丘(11),是吾糧途絕也。吾將示之不知事。”於是徒舍而走平陵(12)。……陵,忌子召孫子而問曰:“事將何為?”孫子曰:“都大夫孰為不識事(13)?”曰:“齊城、高唐(14)。”孫子曰:“請取所……二大夫□以□□□減□□都橫卷四達環塗(15)□橫卷所□陣也。環塗{車皮}甲(16)之所處也。吾未甲勁,本甲不斷(17)。環塗擊柀(18)其後,二大夫可殺也(19)。”於是段齊城、高唐為兩(20),直將蟻附(21)平陵。挾{艹世}(22)環塗夾擊其後,齊城、高唐當術而大敗(23)。將軍忌子召孫子問曰:“吾攻乎陵不得而亡齊城、高唐,當術而厥(24)。事將何為?”孫子曰:“請遣輕車西馳梁郊(25),以怒其氣。分卒而從之,示之寡(26)。”於是為之。龐子果棄其輜重(27),兼趣舍(28)而至。孫子弗息而擊之桂陵(29),而擒龐涓(30)。故曰,孫子之所以為者盡矣(31)。
四百六(32)
……子曰:“吾……
……孫子曰:“毋待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