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下數子,有嫡有庶,嫡長子請封世子承繼爵位,這不必多說,新任臨江侯就是紀皇后之父。
紀太爺還有一個能耐的庶子,年少從戎,立下赫赫戰功,被先帝封為靖北侯,同樣世襲罔替,這是紀婉青的親爺爺。
紀氏一門雙侯,一時顯赫至極,嫡庶兩子都有能耐,經營得蒸蒸日上。
直到第一任靖北侯逝世,紀婉青之父承爵,紀皇后正位中宮,這時,由於紀皇后野心勃勃,劍指東宮,與紀父政見截然不同,兩家方漸行漸遠。
也是因此,作為靖北侯嫡長女的紀婉青,多年來才沒有覲見過皇后。
想到此處,紀婉青微微苦笑,她叔父是個才幹平庸之人,對繼後及臨江侯府極為關注,忙不迭湊上去,兩家早已重歸於好。
紀婉青暗歎一聲,既然爵位都已被人襲了去,人家怎麼行事也罷,只是不知她今日被召進宮,究竟是兩家達成何等協議。
否則,她一個人喪父喪母孤女,是不會一出孝就被召進宮的。
“娘娘已宣召,紀大姑娘請隨奴婢來。”
一個身穿杏色衣衫的宮女迎面走來,觀其衣著打扮,應是皇后身邊的大宮女,她接替了引路宮人的工作,領著紀婉青往正殿行去。
紀婉青斂神,不動聲色跟在後面走著,事出反常必有妖,只是不論對方有何打算,都必須使出來,她靜觀其變即是。
“臣女拜見皇后娘娘,願皇后娘娘千歲千歲千千歲。”
進了正殿,一屋金碧輝煌,宮人垂首安靜侍立,紀婉青沒有四下打量,只斂目大禮參拜。
上首傳來一微帶沙啞的女聲,對方親切笑道:“無需多禮,快快起罷。”
馬上有大宮女來攙扶紀婉青,她站起,餘光略略打量上首。
一襲明黃鳳袍的皇后坐在主位上,雖年近四旬,但看著不過三十出頭光景。她容長臉,丹鳳目,肌膚潤澤,妝容精緻,正笑語晏晏,看著頗為親切慈祥。
“你這孩子,應喚本宮一聲姑母呢,為何這般生分,快到姑母跟前來。”皇后一邊笑語,一邊招手。
紀婉青心中波瀾不興,若真是親切,方才就不會讓她叩拜大禮行罷才喚起,一切不過就是假把式而已。
雖心緒清明,但紀婉青卻從善如流,揚起一抹歡喜的笑意,緩步上前,“婉青遵命。”
自稱由臣女改為名字,親近了許多,但紀婉青眉目間,還帶一絲初見陌生人的怯意,非常符合一個稚齡守孝,三年不見外人的孤女形象。
皇后居高臨下,打量眼前少女,對方年紀雖小,但模樣極出挑,不論行走還是見禮,皆舉止有度,果然出身良好,受了世家貴女教育十多年。
一個照面,皇后很滿意,最近幾個月來,她一直在尋找一個合適的貴女,紀婉青身份很合適,如今召進宮來一看,果然沒有讓她失望。
太子已屆適婚之齡,正該大婚,皇后正是因此尋的貴女。
至於,為何要給太子尋個身份尷尬的孤女為妻,原因很簡單,太子並非紀皇后親生。
當朝太子乃元后所出,自幼聰敏好學,才德兼備。長成後入朝輔助皇帝,治績不俗,朝野內外頗具令名,且他為人溫文爾雅,禮賢下士,宗室朝臣交口稱讚。
這位太子除了因孃胎帶出些許病症,導致身體稍遜一籌以外,幾乎可以說,他就是“人無完人”裡頭那個完人。
面對這麼一個太子,紀皇后壓力很大。
好不容易成了繼皇后,生的皇子也是嫡子,離大位只差了一步,誰能甘心?
反正紀皇后是不甘心的,以她與膝下兩子為中心的黨派,一直為謀求東宮而努力著,這並不是秘密。
自古聯姻是拉攏勢力的重要手段,太子妃之位如果把握得好,可以讓東宮如虎添翼。
紀皇后當然不樂意的,於是,她開始物色一個合適人選,最好既能佔住太子妃之位,不讓太子增添勢力,又能在東宮放下眼線,以備不時之需。
太子妃的位置不好佔,畢竟,不是隨便一個女子,就有資格當太子妃的。
而且,太子妃即便不被信任,能幹的事情也很多,這人她希望從孃家選出來,將耳目放到東宮深處。
一箭雙鵰。
只是皇后也有顧忌,萬一太子妃真能誕下嫡子,臨江侯府或者靖北侯府,則有倒戈可能性,畢竟,從太子一邊使力,並不比支援她母子費事。
此事須慎之又慎。
皇后琢磨許久,終於從孃家找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