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部分

的現象。結果,同樣的記憶體條的價格漲了一到三倍。5半導體行業在1973~1975年也出現過類似的需求激增與崩潰現象。在整個系統經歷了巨大的訂單堆積和大量的運貨延遲之後,需求崩潰了。這時,任何產品都可能在一夜之間下架。幾年內,西門子、西格尼蒂克公司(Signetics)、北方電訊(Northern Tele)、 霍尼韋爾(Honeywell)和斯倫貝謝公司(Schlumberger)都紛紛透過收購不景氣的半導體生產商,進入了這個行業。6

第3章 是系統的囚徒,還是我們自己思想的囚徒?(8)

正如1989年5月30日的《華爾街日報》的報道,“通用、福特、克萊斯勒正在生產遠超過實際銷量的汽車,經銷商積壓的庫存越來越多……這些汽車公司已經開始閒置工廠並裁減員工,其規模和速度是近年來未曾有過的。”7當時,美國全國的經濟正經歷著同樣的需求激增和存貨過度調整,經濟學家把背後的原因稱為商業週期的“存貨加速器”理論。

類似的激增和崩潰迴圈也一直在各類服務行業中不斷上演。比如,在房地產業中,這種迴圈是臭名昭著的,投機商故意抬高價格,以吸引投資者關注新的開發專案,更是人為地加劇了這種迴圈。1989年,馬薩諸塞州的公寓開發商保羅·奎因(Paul Quinn)曾這樣告訴《麥克尼爾–李瑞爾新聞時刻》節目:“公司辦公室的電話響個不停,‘這該怎麼辦?’我們說,‘讓所有人把5 000美元的支票寄來,上面寫上他們的名字,然後把這些人列進候補名單吧。’我們接下來發現,很快就有150多張支票堆到了桌上。”市場迅速繁榮過後,又馬上進入過剩。“那是一種緩慢的、越沉越低的感覺,”在某個到處是賣不出去的地產專案的海邊小鎮,奎因在接受採訪時這樣說:“現在,是時候為下一個增長週期著手蓋房子了。不幸的是,地產行業的人都無暇顧及這個,他們都還忙著處理上一個週期留下的問題。”8

實際上,生產分銷系統的現實情況往往比啤酒遊戲更糟糕。現實中的零售商可能會同時向三四家分銷商訂貨,在收到一家最先發來的貨品之後,就取消給其他分銷商的訂單。啤酒遊戲中,沒有對生產能力設限。在實際情況中,生產商往往不顧生產能力的限制,滿負荷生產,加劇了整個分銷系統中的恐慌。生產商還會追加投資,擴大生產能力,因為他們相信眼下的需求水平會在將來持續下去。一旦需求崩潰,他們會發現自己陷入了產能過剩的困局。

類似啤酒遊戲中的生產分銷系統的運作機制,闡釋了系統思考的第一條原則:結構模式影響行為。

結構模式影響行為

當置身於同一個系統中時,人們無論有多大差別,都傾向於產生相似的行為結果。

系統的觀點告訴我們,為了理解重要的問題,我們不能只看到個人失誤或者運氣不佳,也不能只看到人物和事件,我們必須看到隱藏在事物表面以下的結構模式:它們塑造了人的行為,它們創造的條件使各類事件得以發生。正如德內拉·梅多斯[Donella Meadows,《增長的極限》(Limits to Growth)一書作者'所說:

“真正深刻而且不同尋常的洞察力,來自觀察系統如何塑造自己的行為方式。”9

100多年前,同樣的觀點也曾被一位系統思考者表述過。《戰爭與和平》寫到三分之二的內容時,托爾斯泰突然中斷了對拿破崙和沙皇戰爭時期的俄羅斯歷史的敘述,轉而思考為什麼在一般情況下,歷史學家總是不能解釋歷史:

在19世紀的頭15年裡,出現了一場數千萬民眾參與的浩浩蕩蕩的運動。人們拋下自己熟悉的工作,從歐洲的一側奔向另一側,相互掠奪、殺戮,經歷了凱旋與絕望。他們的整個生活境況發生了轉變,生命活動先形成一個加速趨勢,後來又減緩衰退下來。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那樣的運動?或者說,什麼法則引起它的發生?人類的理智在問。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3章 是系統的囚徒,還是我們自己思想的囚徒?(9)

歷史學家試圖回答這個問題,於是就把幾十個人在巴黎城裡的一座建築物中所說的話、所做的事,用一個詞來概括—革命。然後告訴我們拿破崙的詳細生平,以及某些人對他的喜好或憎惡,還講到其中一些人對另一些人的影響,最後竟認為這就是當時運動爆發的根源,而且這些就是它的法則。

但是,人類的理智不僅拒絕相信那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