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部分

第5章 心靈的轉變(6)

掌握系統思考,我們就會放棄這樣的假設,即認為有某個人,或者某個隱蔽代理,要負責任。反饋的觀點指出,每個人都要對系統中出現的問題負責。而這並不一定意味著,每個人都能對系統變革產生同樣的影響和作用。

但這的確意味著,尋找替罪羊的辦法是死路一條—儘管在像美國這樣的個人主義文化盛行的國度,這是一種很有誘惑力的消遣遊戲。

最後,反饋概念還揭示了我們的語言的侷限性。即使是用語言描述很簡單的系統,比如往杯子裡灌水,也非常笨拙:“當我拿杯子接水時,有一個反饋過程,讓我調整水龍頭的開關位置,進而控制水流量,以及杯子裡的水位。這個過程的目的,是讓水位達到我想要的高度。”這就是為什麼需要一種新的語言來描述系統。描述拿杯子接水這樣簡單的系統尚且如此笨拙,可以想象,用日常英語描述組織機構中的各式各樣的反饋過程,會有多麼艱難。

所有這些改變都需要時間來適應。我們都習慣於用線性語言描述經歷,都對描述因果關係和責任義務的簡單陳述感到很熟悉、很適宜。這並不是說你必須放棄線性語言,就像你不必放棄英語而去學法語一樣。在很多情況下,簡單的線性描述就足夠了,去尋找反饋過程反倒浪費時間。但是,在面對動態複雜性問題時,情況就不一樣了。

正負反饋和延遲:系統思考的積木塊

有兩種不同型別的反饋過程:正反饋和負反饋。 正反饋(或放大反饋)過程是增長的引擎。只要你處在增長的局面,一定就有正反饋作用。正反饋過程也可以產生加速的衰減:很小的衰減被放大成越來越嚴重的衰減,就像金融恐慌時銀行財產的衰減情況一樣。

負反饋(穩定反饋)起作用時,就有以目標為導向的表現。如果目標是穩定不動,那麼負反饋的作用就像車上的剎車裝置。如果目標是保持每小時60英里的速度,那麼負反饋作用就會讓車加速到每小時60英里,但不會再高。目標可以是明確的,例如公司的市場份額目標;它也可以是隱性的,比如一個壞習慣,儘管我們聲稱要去掉,但還是堅持不改。

另外,許多反饋過程都有“延遲”,就是影響作用過程中的間歇和中斷,它使作用的結果逐漸才能顯現出來。

系統思考語言中的所有觀念,都是以這三個元素為基礎建立的,就好像英語的句子基本上都是由名詞和動片語成的。我們一旦掌握這些積木塊,就可以構建系統故事,即下一章中的系統基本模式。

正反饋:發現微小變化是如何增長的

你身處正反饋系統中,可也許就是看不見,很小的行動如何被放大,帶來很大的結果—或好或壞的結果。而看清這個系統,往往就能讓你影響其走向。

比如,經理人經常無法理解他們自己的期望值是如何影響下屬的業績的。如果我看到某人潛力很大,就會給予特殊的關注來開發他的這種潛力。當他成熟了,我就感到自己原來的判斷很準確,於是就投入更多的精力來幫助他。反過來,那些被認為是潛力很差的人,就會由於被忽視和遺棄,而陷入懈怠和凋零狀態,工作失去活力,而這又在我心中印證了我不重視他們的理由。

心理學家羅伯特·默頓(Robert Merton)是第一位命名了這一現象的人,他稱之為“自證預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8蕭伯納著名的話劇作品'後來被改編為《窈窕淑女》(My Fair Lady)'還把這叫做“皮格馬利翁效應”(Pygmalion effect)。蕭伯納的這一命名來自希臘和羅馬神話中一個叫皮格馬利翁的人物,這個人十分強烈地相信他的雕塑作品就是美麗少女,以致雕塑最終得以活現,有了生命。 。 想看書來

第5章 心靈的轉變(7)

皮格馬利翁效應在無數場合都有驗證。9有一個在學校的例子:一位老師對一個學生的看法,影響了那個學生的表現。珍很害羞,在新學校的頭一個學期,成績特別不好(因為父母總吵架)。於是,她的老師就認為她沒有學習熱情。第二個學期,老師對她關注更少了,她的成績仍然很糟,而且更害羞了。結果珍陷入了越來越糟的惡性迴圈:退縮,成績差,老師的指責和歸類,遭到忽視,進一步的退縮。像這樣,學生就被無意中“圈進”對自己能力的自我形象定式:被重視的學生對外展示出的自我形象很高大;而成績差的、陷入惡性迴圈的學生,對外展示出的自我形象就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