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部分

然把音樂和介紹音樂的文字來了個位置大顛倒,音樂成了文字的配角,還什麼的“非常滴乾淨”……唉行行好,別拿那“雅興”褻瀆音樂了!

“飄然”更“天真無邪”地攪和:

“偶非常喜歡聽音樂,聽靜怡舒心滴音樂,卻從來沒有想過要去研究。這麼專業滴東東,是給百姓們看滴麼?”

——嗨,正經人跟這“雅興”怎麼纏得過來?!

往下“科”又渲染他如何“原創”這些作品分析,把銀杏兒指出其“此曲第一小節跟彼曲第六小節完全一樣,所以此曲即彼曲”的驚天荒謬,說成他“不會僅僅分析幾小節,聽音樂應該從頭到尾地聽”,——這種邏輯偷換就更加“迷人”了!

在這場對銀杏兒的圍剿之後,當上 C 論壇婦聯領導的 "南飛雁" 說:

“跟飄然同感。不懂音樂,喜歡聽。記得我在科老師的音樂貼上說過,常常能聽出快樂、感受到憂傷、體會到痛苦。也常常淚留滿面。

很感謝科老師,能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在論壇上介紹這些知識”。

——唉,此人邏輯思維被誰偷走?怎麼別人怎麼攪渾就怎麼跟著攪渾,這可算不得高雅哦!

九、渾水之戰

銀杏兒在主戰場被圍攻得焦頭爛額,匆匆轉身來到第二戰場。此時她已被攪擾得氣憤難抑,忍不住說“科”自誇對《梁祝》中板鼓的“獨到分析”,是“把別人早就做好的蛋糕弄了來,切作左右兩塊,據左塊為已,稱:“別人喜歡做右蛋糕,這是我做的左蛋糕,不同的人對左、右蛋糕感受不同”。

“科”立即“回敬”:

“如果你認為我是抄襲那篇文章,請你把原文貼出來吧”。

——此招更妙!銀杏兒指出“科”具體荒謬,證明他不能辯認簡單旋律,因而不可能辯認交樂響變化極至的旋律;銀杏兒還摘抄了書上文章,這還不夠?“科列克”們又為何不敢面對銀杏兒的問題?莫非證明抄襲非得拿出完全一樣的原文才算數?若此,豈不為抄襲大盜大開方便之門?

緊接著,“才子”基區又發言。他先摘引“科“的“從我已經聽了 28 年的音樂來看,我對音樂的感受是很細膩的”,再“曲線駁斥”銀杏兒:

“科兄這話說的好啊,熱愛音樂感受音樂是不需要條件的,

音樂修養您的身心,陶冶您的情操,

您的理解和感受是熱愛得來的,這種對音樂體會的交流是非常有益的,

我不希望您走入誤區,陷入無休止的無聊辯解中,

如發現自己有那方面還沒把握準確或對網友提出的意見拿不準,

那就找這方面的有識之士請教一下,回頭再作個說明就是了,

如感覺沒有什麼需要說明的,就繼續談您的感受吧。

C 論壇有許多網友有很好的音樂修養,

如這位“猛得利”網友,等等。

您不必再回我這帖,話叉太遠沒意思,您做好自己喜歡做的就行了”。

——多麼“雅緻”!熱愛和“感受”音樂“不需要條件”,但是要分析交響樂,就是需要條件,需要極高的條件!!!如若“理解和感受”僅靠“熱愛”就能得來!呵呵,此人怎不向媒體抗議:搞高雅音樂普及講解幹啥?無事找事,浪費財力!

既說“如發現自己有那方面還沒把握準確……那就找這方面的有識之士請教一下”,可為什麼不去請教?!為什麼一而再再而三偷換論題攪渾水?!自已大搞“無休無止的無聊辯解”,還能倒打人一耙稱之“誤區”!呵呵,別總戴“雅”具現不雅之態啊!

不過卻有人對狗屁不通的胡言亂語提出“另類”質疑——

網友“奇文”說:

“我有個奇怪的問題:一個完全不知道《梁祝》故事背景、也沒有看過任何他人評論《梁祝》文章的音樂愛好者,聽《梁祝》是什麼感覺?”

——說得好!完全不知故事背景,沒看過任何評論分析文章,一個不能辯認簡單旋律的人,聽《梁祝》是什麼感覺,能自已寫出作品分析嗎?然而在此種情況下,說真話的人畢盡不多,否則怎會有謊言重複三遍就成真理的可悲事實?

面對“奇文”的質疑,基區再發“高論”:

“感覺來自於自身的綜合修養,以你上面的假設,那感覺是他自身修養的最初體驗,

這種體驗還會在不斷的反覆和修正”。

——呵!修養是什麼?既然無人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