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幾個領導都看過”白剛莫名其妙:“檢舉信?檢舉我什麼?”
“檢舉你攻擊黨的政策,反黨啊!”徐書記笑了笑又接著說,“歷史也真會開玩笑,二十多年前反右時著名的花崗岩腦袋的臭名聲,前二年對你的揭發檢舉,現在都成了對你褒獎的證詞。省委討論時,大家都覺得領導班子中,應該吸收這樣的人選。你可能覺得自己多年沒工作,又沒擔任過重要領導職務,一下到省委領導崗位幹得了嗎?省委對這些問題也都考慮過,認為你會勝任的。”
《從囚徒到省委書記》荒村40(4)
“這太突然了,我怎麼預先一點也不知道啊?”白剛仍然莫名其妙。
“你不知道,我們卻是多次考察醞釀很久了。”徐書記說,“這次進省委省政府班子的只有六個人,卻是從幾百個目標中挑選出來的。省委常委對你們幾個已經討論幾次了。訊息沒透露出去,說明這次保密工作做得好。”
“到省委分管什麼工作?”白剛仍然有些惶惑,覺得我到省委能幹什麼呢?
“還沒最後定,初步考慮,讓你分管組織。按你的性格,又比較超脫,在省裡沒有什麼拉拉扯扯的關係,和這個派那個派也沒任何瓜葛,擔任這個工作是合適的。也可以分管辦公廳。你回去可以考慮考慮,最後把意見告訴我。”
白剛還想談談什麼時候上班等等問題,但他看書記看了看錶,他也看了看錶,已經快12點了,便只好告辭了。為什麼省委多次派工作組考察,找人開座談會,在全所所有幹部中進行民意推薦投票,有一次中央組織部還有一個工作組也找白剛談話,一談就是半天。從他怎樣打成右派,在勞教所在農村改造情況,一直到對他的課題研究的思路都談了。白剛還以為這些人都是為考察他當所黨委書記的事呢!因為他對當不當領導都無所謂,所以毫無顧慮,問到什麼都是侃侃而談,興致勃勃。因為都是親身體驗,掌握很多資料,所以說得有理有據,生動有趣。就像朋友間聊大天一樣,半天主要是他談了,看來聽的人很有興趣。他對這事沒往深裡想也就過去了。二十多年不在機關,他也不知道這個黨委書記該由哪裡考察,只覺得又是中科院又是省委來來回回考察,最後還有中組部,值得費這麼大勁嗎?
中組部找白剛時,老書記倒是有過懷疑,中科院考察了,中組部怎麼還來呢?他猜想準是上邊對這樣一個人有爭議,二十多年不是勞改就是農村勞動,由個副處一下當中科院研究所的一把手,是讓人有點擔心啊!他哪敢還往高裡想啊!所以白剛調省委的事他本人和研究所領導都根本沒想到。任所黨委書記,都覺得是連升三級,已經是大大破格了,誰又會往省級領導那裡想呢?
曾幾何時白剛還是個臭不可聞的人,反黨集團頭目,極右分子,在勞教所改造十多年又押回農村“群眾專政”。右派問題平反以後,原單位不要,讓縣裡就地安排,白剛要求在縣裡當個一般幹部或中學教員,縣裡卻因他工資高發不起工資不予收留。原機關無可奈何收留以後,連個辦公桌也不給他,想找領導談談根本不理睬。
就是這樣一個人,四年後卻一下進入了省委領導班子,不用說一般人吃驚,成為轟動一時的特大新聞,就是他自己也十分驚詫,簡直是做夢也想不到的事情。
這事是真的嗎?只聽說不少人削尖了腦袋去鑽營,跑官買官,升官兒哪有這麼容易的?一個多年勞改和被專政的人,自己預先一點不知道就成了省委領導?這是為把小說寫得驚奇瞎編吧!現實生活中哪會有這種事?不,這確是80年代初的實際情況。要了解這個問題還得從當時的政治情況和1983年的機構改革說起。
80年代初黨中央提出了要進行中央國家機關各部委和省市機構改革。改革已成了新時代使用頻率最多的一個詞,機構改革人們現在也聽得多了,但是有些機構改革走了過場,穿新鞋走老路,說是要精簡,結果是改革不久卻越發膨脹。說是用人唯賢,往往是跑關係走後門,吃喝送禮,甚至是行賄買官。所以有些人對有些改革已不以為意。
不過1982年1983年的機構改革,確實是一場實實在在的革命。
機構改革的關鍵就是按“四化”要求改建中央各部及省、地、市、縣的各級黨政領導班子。“四化”不僅是一個口號,而是有具體槓槓、有硬指標,有明確的衡量尺度。是容不得換湯不換藥、矇混過關或打馬虎眼的。
解決機構臃腫除了減少層次、減少黨委政府工作部門以外,主要是大大減少領導職數,以前省級書記、常委幾十人,現在書記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