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三首詞字字珠磯,都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代表作,姜述十分喜愛李清照大作的婉約典雅,練習書法時便默寫了數首,也被孫乾抄錄了去。這些詞皆可流傳千古,即使在詞不登大雅之堂的漢末,只要流傳開來,若是無人欣賞,就沒有道理了。姜述此時在樂工歌妓裡的名望,若是身入妓園尋歡,恐怕也會與柳永般,有人為得好詞而貼錢奉迎。可惜姜述年歲太小,即使有心也無力罷了。
袁曹兩人方才不知就罷了,既然知道此事,藉著酒興,非要姜述作詞一首,以答來鶯兒獻歌。姜述苦辭不得,只得苦思冥想,從腦中搜刮出一首詞,寫道:“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若論李清照的名作,以這首詞寫得最好,題為“秋情”,賦秋就是賦愁,這裡的愁可以解為閨中生活的淡淡哀愁,也可以解為詞人經歷國家危亡,飽經離亂之深愁,濃愁,無盡的愁。“愁”說不清楚,用人間文字和語言概括不了,寫出了無盡的愁緒,傳達出種種難以言傳的哀痛。
詞的描寫純用賦體,寫了環境,寫了身世,寫了心情,並將這三者融為一體。詞中寫客觀環境的事物有:淡酒、晚風、飛雁、黃花、梧桐、細雨,這些景物都貫穿濃重的感**彩,滲透著詞人的主觀感受,創造了冷落、悽清、寂寞的意境。淒涼的景物一路寫下來越積越多,傷感越來越濃重,最後堆砌的愁苦迸湧而出。
這首詞即使在宋詞之中,也是著名大篇,袁曹都是飽學之人,在旁一邊吟誦一邊琢磨,越琢磨感覺越好。來鶯兒一字一句琢磨,沉迷其中不能自拔,及到最後,體味出其中的悽愁,竟然落下兩行珠淚,繼而感覺有些失態,抹乾眼淚,上前對姜述行禮,道:“妾身謝過大人。”
還有那幅字,來鶯兒也未放過,拿在手中,卻是如何也不捨得放下。一夜燭光之下,眾人一醉方休,高興之餘,連姜述也多少喝了點小酒,弄得紅光滿面。
大漢京城一片歌舞昇平,唯獨姜述知道大變即將來到。如何躲過此劫?呆在洛陽可以躲過黃巾之亂,但是想起黃巾之亂後青州赤地千里,姜述頓覺壓力大增,不得不振奮精神,勞心費力,遊走於洛陽達官貴人之間,以奠定日後的基礎。
不知不覺在洛陽已有月餘,已經接近年關,姜述辭了劉辯,欲返回青州。漢人最重春節,劉辯與姜述相得,心中雖然不願放其離去,卻也不好讓姜述與母親家人骨肉分離。
洛陽,十里長亭,一大群人停駐在那裡,其間都是得了風聲知曉姜述要回鄉的官員和朋友。遠遠見洛陽城方向來了一隊甲兵,簇擁三人過來,正是劉辯、王越來送姜述。
姜述未想到竟然有如此多送行之人,向劉辯告罪一聲,對眾人施了一個大禮,謝道:“姜述何德何能,得諸位如此看重。”
第一卷姜述篇第34章榮歸臨淄
眾人紛紛上前,或祝平安,或祝安康,其中也有不少大員,最多的卻是著名的墨客文人,又賦詩作辭,紛擾了許多時候。
王越見弟子如此人緣,心中得意,擔心姜述回鄉影響練功,叮囑大弟子史阿一陣,讓史阿帶著幾個師弟一路隨行,一是衛護姜述平安,二來可以代師授藝。
眾人分手,看著姜述一行人遠去沒了蹤影,大家這才起身回城。而不遠處一個高坡之上,七八位僕人簇擁著一輛馬車,馬車上一位小嬌娘遠望著姜述一行遠去,長嘆一口氣,吩咐眾人回城。
姜述在洛陽大大露臉,又封了官,早在各地引起轟動,一路上官員迎送,卻是耽誤了幾天。這日將近傍晚,姜述一行將到青州,提前打發姜丁回家報信。等到近城三里,前方出現密密麻麻的人群,姜述不由嚇了一跳,等到近前,發現是合城官員出城來迎。
姜述官職與縣丞平級,青州衙門、齊郡衙門不少官員職級高他不少,此舉已有違制之嫌。但這些官員資訊靈通,知道姜述與皇子交好,又奉旨負責《三字經》編輯,滿朝文武爭先與其交好,自不能以官職高低相待。
青州刺史尹度與眾官員上前,道:“姜大人此次入京,為青州爭了好大面子,故而本官率領屬官前來相迎,以嘉其功。”
姜述內心暗笑,這些高官往常都是高高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