瑛呀,別人面前你儘管推託,在朕的面前嘛,嘿嘿,你就不要作假了。朕知道,你的心思在河北戰場上,在秦王身上,可,你當初答應朕,兩邊都要幫喲。”
唐瑛鬱悶,鬧了半天,她處處被李淵給算計了:“陛下,臣是答應了,可,太子那邊的事情,我……”
“噓……”李淵將手指放在了唐瑛的嘴邊:“君前回話,不得欺君。你這方面的能力,朕很清楚。怎麼?不信?嘿嘿,朕來問你,軍政之法合二為一,是你的主張不?”
唐瑛頓時黑了臉:“魏徵……這個多嘴婆。”
“噗。”李淵大樂:“回去好好休息兩天,然後,去東宮,當好你的通事舍人。”
唐瑛癟嘴,知道李淵決心已定,她翻不了天:“是,臣遵旨。陛下,前方有啥訊息,你得讓我知道,如果秦王打山東遇阻,我還要去幫忙。”
“好,好,好,朕答應你。”李淵捉弄了唐瑛一回,心情更加舒暢。
瓦崗三年 第二百八十三章 戰報
第二百八十三章 戰報
武德五年三月二十七。河北一役終於到了雙方決戰的這天。當洺州捷報傳到長安的時候,唐瑛正盡心盡責地坐在東宮的議事大殿上,和李建成等人討論田畝制度的問題。
隋朝的田畝制度其實本來不錯,只是被楊廣那繁重的勞役和兵役給淹沒了其好處。眼下大唐初立,十餘年的戰亂,使得到處的百姓都處在流離失所狀態中,荒蕪的土地隨處可見,因此,儘快恢復生產是眼下的當務之急。
唐瑛雖然對這一段歷史並不是很明白,但,中學歷史上學過的均田制卻沒有忘記,因此,當李建成謙虛地徵求她的意見時,唐瑛便把這個提了出來,卻讓李建成大感意外,因為,沿用隋制的均田制是他們數人幾個月的商討結果,卻被唐瑛隨隨便便地說了出來,他不由地有些狐疑起來。
自從李世民被封成了天策上將,並建立天策府後,就搞了一個什麼文學館。弄了一群人在裡面,還整出一個十八學士來,像模像樣地學什麼古籍經典。可實際上呢,這群人在一起哪兒是讀書呀,純粹是在暢談國事,討論那些本該由他操心的政策、國策。
李建成也隱晦地在李淵面前提到過兩次文學館的事,但李淵卻只是笑笑說,二郎也該讀讀書,改改性子了。這等不鹹不淡的話這麼一說,不由得李建成心裡不打鼓。
李建成很怵文學館,他的手下也對文學館是恨之入骨,因為,自從文學館建立後,來長安的學子們,沒事就到天策府外面晃悠,更有人是趕不及地往十八學士府上跑,其目的都是不言而喻的。這種情況長期以往,一定會對東宮產生巨大的衝擊,至少,在人才延攬方面,東宮就落後秦王府一大截了。
可是,任憑他們對詞恨的咬牙,卻毫無辦法。秦王府有錢,供養得起這群文人學士;天策府有權,能任命官員;皇帝那裡對這些不僅僅是默許,可以說是公開支援的,因為。這些都是經過皇帝同意的。扳不倒,翻不過來,東宮的這群人,天天如同坐在火爐上,難受的要命,只好拼盡全力結交朝廷官員,以此來抵抗天策府的勢力。
想到這些,李建成自然而然地會想唐瑛對田畝制度看法的來處了,臉上的表情也不自然起來:“呵呵,唐將軍果然見識過人,這均田之法,我等商討多次了,將軍可是與魏冼馬也商討過?”
李建成抽搐的面目表情落在唐瑛眼裡,她暗暗好笑。回來不過兩天,唐瑛就看到了天策府對東宮的威脅,而這種威脅來自皇帝的默許,這讓她有些得意,如果這種情況繼續努力下去,說不定李淵就會張開金口,另立太子了,這樣。血案就不會發生,自己的努力也不會白費了。
雖然對李建成的狐疑感到好笑,但唐瑛也知道,這種把柄還是不能落到太子手裡,畢竟,天策上將還是臣子,文學館也只應該是讀書的地方。嘿嘿,好在自己對均田制也是一知半解,說不出更多的東西來,否則,李建成的懷疑會更重。眼下嘛,找個藉口開脫一下李世民也很簡單。
微微躬下身,唐瑛搖頭回話:“我與先生還真沒討論過這種治國大計。我有這般想法,卻是邴元真大哥所教。當初在瓦崗寨跟著他學習的時候,邴大哥曾對我說,隋帝的均田制是將國家土地集中分配,如果執行到位,對百姓其實是很好的。”
“邴元真?此人有這般能耐?”李建成把狐疑的目光投向魏徵了。
魏徵也在思考唐瑛張嘴就說均田制的問題,但唐瑛那樣一解釋,倒是很有道理,畢竟,他也比較瞭解邴元真的能力:“回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