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宴開始,趙佶先起了酒杯,隨後自然是幾人去敬趙佶,然後互相致意喝得幾杯,場面功夫還是要做。如此這般,小酒也就喝得七八杯下肚,便是狀態正好。
狀態正好之時,伶人到場,王媽媽自然起身安排,眾人左右落座。搬來條案,焚上薰香,擺好絲竹。
李師師面前也是擺弄好,紙筆也在面前。聽詞書寫,本就是技術活,需要極高的文學造詣,先要聽得懂作者表達的意思,才能準確的寫出作者讀出的遣詞造句,一般人當真還做不了這個事情。即便是文學造詣極高之人,聽詞書寫,不免也會出一些差錯。
趙佶又飲一杯,開口說道:“且來作一曲!”
趙佶話語隨意,並不指名道姓,卻是眼神看著鄭智,自然是叫鄭智來作,鄭智腦袋飛速運轉之中,口中問道:“還請陛下出題。”
這話說完,鄭智倒是有些緊張起來,就怕趙佶出得一題,自己腦袋中無解,也是緊張看著趙佶。
趙佶左右看得一看,笑道:“鄭將軍行伍征戰,又金屋藏嬌,想來也是個聚少離多。不若便如此來得一曲如何?”
趙佶出題,要聽的不過就是兒女情長與花前月下。趙佶的文學喜好,也多是這些文人小情懷,與後世的一類文藝青年頗有相似。趙佶若不是身居高位,只做一個和平年代的普通人,必然是極會享受生活的有才之人,名利雙收也不在話下,一世逍遙也是唾手可得的。
趙佶軍漢,對於兒女情長的詩詞自然少了一份關注,內心之中還是比較喜歡大開大合的文章詩詞,如李白“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亦如金戈鐵馬入夢來的戰場殺伐。
如此,鄭智只得腦中拼命回想,從自己並不多的儲備之中尋一個題解。
趙佶見得鄭智在思慮,倒是也不在意,現場作詞,本就如此,思前想後才有佳作。
王黼本想出言與皇帝趙佶,自然也是王黼與秦檜也要參與,卻是這一題只出給鄭智一個人,這一題自然也就沒有了他們兩人什麼事情了。
鄭智想得片刻,開口道:“
葉落難飛還
到秋哪般
西風不曉分離難
念得細雨無日夜
有心何安?
點桂香幾番
數日闌珊
只待來年月再圓
又等香風無聲寐
再見可難?”
鄭智詞罷,趙佶搖頭晃腦片刻,出言道:“好一曲《浪淘沙》,月圓夜,秋意濃,西風緊,敢死之心,流連之意,英雄也有兒女情。好曲,煩請李大家了。”
趙佶自然喜歡這種纏纏綿綿的兒女情長。這首《浪淘沙》,通篇並沒有去描寫戰陣,但是戰陣隱隱都在背景之中,在一個感受之中,有了這個背景,才有那句“再見可難”。手法也有幾分高明。
李師師聽得自是感動,文藝女青年其實就需要這種感覺。活在這個時代,女人終究是附屬品,特別是文人大家,從王安石到蘇軾,都能把自己的小妾隨意便送人的。
作為李師師這麼個出身,跟定了一個人,其實別無所求,安穩的主要的,安穩之中,能有這樣一點點心靈上的安慰,已然就是享受中的奢侈了。
琴音調好,叮咚之間自然還是那般風味。李師師唱著這首鄭智寫給自己的詞作,自然更有感情,感情從音符而出,也更能影響旁人,無形之中又為這首詞曲增色不少。
一曲而罷,趙佶連連鼓掌,隨後笑道:“此詞上佳,不得絕佳,鄭將軍可還有大作?”
“還請陛下再出題。”鄭智腦中,大作是有,但是也要有個應景,才能不顯突兀,這也是鄭智讓趙佶出題的原因,若是讓鄭智自己發揮,鄭智當真不知道此時該去表達個什麼感覺。
不久之後,一袖也出來了,雖然身體不適,留不得趙佶過夜,但是出來陪坐,自是無妨,也是該有的禮數。
一袖出來之後,李師師便是樂音之中,都有了些許歡快,雖然場合並不能促膝長談,但是氛圍對於李師師來說,自然是極為歡快的。
趙佶自然也有詞作,秦檜也多有發揮,但是這王黼卻是遲遲不出作品。倒是讓鄭智有些驚訝,按理說這大宋官場,一個御史中丞,必然是文采斐然之輩。卻是這王黼憋了許久,憋不出幾句像樣的詞句,鄭智再看王黼,不免又看低幾分。
卻是鄭智不知,王黼雖然也是進士及第,但是史書評之:“為人美風姿,目睛如金,有口辯,才疏雋而寡學術,然多智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