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皆醉我獨醒,這樣的滋味真的很不好受。
連朱允炆都不能理解,其他人就更不能理解了。
當燕王朱棣滿篇血淚的奏本送進皇宮,哭訴蕭凡如何欺人太甚,凌辱皇子之後,朱元璋不由勃然大怒。
滿朝文武聽說此案背後另有內幕,驚奇之餘也不甘人後,以左都御史暴昭為首的各路言官給事中紛紛遞上奏本,參劾錦衣衛同知蕭凡草菅人命,公報私仇,清流一派難得拿捏到jin黨首領蕭凡的把柄,自然不肯放過這個誅殺國賊的大好機會,滿朝上下頓時一片喊殺聲。
蕭凡被朱元璋叫進了皇宮,武英殿內,朱元璋拍著桌子大罵了蕭凡一頓以後,蕭凡神色淡然的說了一句話:“陛下不忍加害骨肉,又不願江山社稷有失,臣不但給了長興侯一個交代,又為太孫殿下剪除了藩王的羽翼,臣何錯之有?”
朱元璋想了想,終於長長嘆息了一聲,不再言語,算是預設了這個結果。
站在帝王的角度來說,蕭凡這麼做確實無可厚非,他是東宮侍讀,是皇太孫的心腹大臣,凡事為太孫考慮,這是君臣本分,朱元璋自然不便再責罵他,否則便寒了臣子的心了,再說關於削藩一事,朱元璋確實也不願向皇子們下手,蕭凡採用迂迴的辦法,不動聲色的剪除藩王身邊的謀士,此舉倒也不失是個辦法。
既然長興侯滿意,這件事情算是給了交代,可以揭過了,至於真兇到底是不是那個倒黴的和尚,已經不重要了,皇帝和大臣都一樣,活的無非就是一張臉面,臉面給足了,君臣皆大歡喜。
於是,朱元璋又不甘不願的狠狠責罵了蕭凡幾句,然後不耐煩的揮了揮手,將他趕出了皇宮。
第二天,燕王朱棣的哭訴奏本被朱元璋批覆後發回,朱元璋在批覆裡不輕不重的訓斥了朱棣幾句,說他品行不正,誤交匪類,識人不明,縱屬為禍云云。
這道批覆大出朱棣和滿朝文武的意料之外,朱棣接到批覆後立馬成了啞巴,老老實實的待在別院內,大門不出二門不邁,閉門謝客。
而參劾蕭凡的那些御史言官見朱元璋竟是這個態度,也都紛紛閉上了嘴。
洪武朝是皇權最為集中,皇帝最為獨斷的時期,不像明朝中後期,言官們與皇帝一言不合就敢頂撞,如今敢跟朱元璋頂撞叫板的大臣實在很少見,既然天子的態度如此不鹹不淡,誰吃飽了撐的還敢上奏本參劾蕭凡?
與大臣們的切身利益沒有太大的衝突,誰也不會為這種小事得罪了皇帝。
而蕭凡的死對頭黃子澄這次卻是一言不發,半句表態都沒有。
在黃子澄看來,藩王是外患,蕭凡是內憂,如今外患和內憂互相掐上了,這屬於狗咬狗,一嘴毛的性質,此事正中黃子澄下懷,非但不該阻止叫停,反而應該鼓勵提倡,弄死一個朝堂就清淨一分,最好燕王和蕭凡同歸於盡,整個世界就安寧了。
蕭凡和朱棣也不傻,當然不會讓這老傢伙得逞,吵吵了兩天之後,兩人便各自偃旗息鼓,不再出聲,彷彿完全忘記了這碼事似的。
喧囂塵上,又風平浪靜,朝堂永遠這般重複著。
春日漸晚,阡陌花開。
春暖花開的時節,正是遊人踏春郊遊之時。
京師西城外,人頭攢動如潮,士人才子紛紛走出官學或家門,攜著家妻美妾,神情悠閒的徒步行於城外的秦淮河西岸,或在河灘盤地而坐,曬著春日的暖陽,或三五一群聚在一起,師效魏晉名士,飲酒吟詩,狂放高歌。
秦淮河西岸的莫愁湖邊,此處人煙稀少,春色卻較秦淮河更勝一籌,湖邊的垂柳發了新芽兒,懶洋洋的垂在岸邊,間或飄起幾點如雪般的柳絮,令人如同置身於天宮一般愜意,舒坦。
湖邊的勝棋樓外,遠遠走來一對年輕的男女。
男子面若冠玉,劍眉星目,臉上掛滿了溫和的微笑,像一個可以包容萬事的謙謙正人君子。
女子則白衣勝雪,閉月羞花,冰肌瑩徹,一張絕美的俏臉敷了薄薄的脂粉,卻是一片潮紅之色,也不知是脂粉顏色沒選對,還是因為害羞而紅了臉龐。
遠遠看去,這對男女一個英挺俊朗,一個國色天香,誰見了都不得不暗贊二人簡直是天生一對。
天生一對的這一對,其實並非一對,至少目前還不是。
男子正是前些日子巧施詭計,攪黃江都郡主婚事的蕭凡,另一個當然就是對其芳心暗許,卻欲語還休的江都郡主。
婚事暫時取消了,遂了心意的江都郡主喜不自勝。女子何所求?但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