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35部分

蕭凡承認扣押朱棣的三個兒子確實有點不地道,但也沒他們說得那麼嚴重,沒殺他們已經算是很仁義了好不好?主人好客,留客人在京師多玩幾天,跟禮樂崩壞有個屁的關係?

現在的問題是,放了朱棣的兒子,必成朝廷大患,而且等於是給朱棣謀反放了一顆訊號彈,沒有後顧之憂,不用投鼠忌器,誰還不反?傻子才不反呢

若仍舊扣著這三人,輿論的指責也會讓朱允炆和他非常被動,不用想都知道,他蕭凡的名字如今肯定已經萬夫所指,受萬世罵名了。

放,還是不放?

蕭凡只覺得現在已經陷入進退兩難之境,不論做哪種選擇都會造成嚴重的後果。

從順境徒然變成逆境,官場上一貫順利無礙的蕭凡,這回是真正發愁了。

三日後。

風浪沒有停止的跡象,反而越來越猛烈。

以黃觀為首的清流大臣們彷彿等來了難得的機會,開始對蕭凡進行口誅筆伐,每日的參劾奏本源源不斷的飛進皇宮,早朝已經變成了對蕭凡的批判大會。

在黃觀,暴昭,楊靖,卓敬等人的帶動下,朝堂輿論以無法控制的態勢漸漸向清流傾斜。

他們緊緊揪住扣押燕王子不放這個理由,異口同聲要求朱允炆誅殺蕭凡,並且以死相挾,每日散朝後在午門請願,長跪不起,揚言若天子不殺蕭凡,便掛印辭官,甚至一頭撞死在玉階之下,以死相諫。

藩王們也趁機落井下石,蕭凡主張的軍制改革使藩王們感到了惶恐,朝廷愈強,則削藩的可能愈大,每個藩王都對蕭凡恨之入骨,這次燕王挑起的事端正合藩王們的心意,蕭凡若不死,他們將來的日子肯定不好過。

於是藩王們也每日六百里加急快報送呈奏本,齊聲要求釋放燕王兒子,並誅殺國賊,以免令天家骨肉疏離,令眾位辛苦戍邊的皇叔們心寒。

數日後,大名府郭英所部駐軍緊急快報,駐於保定府的燕軍將士譁動,有敵視朝廷的不穩跡象,揚言朝廷扣押燕王子乃是猜忌邊軍之意,燕王將士皆忿忿不平。

燕王朱棣又及時的送上了請罪奏本,言及已當場斬殺數名帶頭譁動的燕軍百戶將領,請天子治燕王馭軍不嚴之罪,並再請自削藩地,只求與骨肉血脈相見。

朱棣和藩王以及朝堂大臣們的一步步緊逼,令朱允炆愈發惶然不安,於是非常罕見的停了早朝,躲在皇宮裡不見任何大臣,態度非常消極。

敵人來勢太兇猛,這回連奸黨們都有些吃不住勁兒了,充斥朝堂的指責聲中,茹瑺和解縉弱弱的站出來反駁了幾句,立馬便被群情激憤的清流們罵了回去,縮著腦袋再也不敢吱聲。

朝爭不僅僅爭證據和道理,有時候氣勢也很重要。

這一回,清流們的氣勢無疑非常強勁,奸黨們落了下風。

所有人的眼睛都冷冷盯住了蕭凡,如同一群餓狼盯住了一隻孱弱的老虎,只要老虎支撐不住倒下去,餓狼們便會一湧而上,將老虎撕成碎片。

他已成了眾矢之的,天下人都在等著看,看這位屢屢化險為夷的錦衣衛指揮使大人這次如何化解危機。

朝堂水深,步步兇險,一個年輕人哪有那般潑天的本事,每次都能化險為夷?

蕭凡將自己關在家裡好幾天了。

他也在思考對策,這次的危機來得突然,而且幾乎無法可解,問題的關鍵便著落在放不放燕王兒子上面,放與不放,都是禍。

放了燕王兒子,朱棣必反,朝廷有禍。

不放燕王兒子,面對鋪天蓋地的指責和參劾,朱允炆也保不了自己,他蕭凡也算活到頭了。

蕭凡這輩子還沒遇過如此艱難的選擇,不知不覺,自己已陷入了絕境。

清流們來勁了,每天叫囂著要殺他,不殺不足以平民憤,不殺不足以正風氣,扣押燕王三位兒子本來也做得不夠磊落,在燕王和朝堂清流們無意的配合下,這件事越鬧越大了。

“誰都救不了我,天子也救不了”蕭凡撫著額頭嘆氣。

身旁的曹毅面露兇光,道:“天子仁義,下面的大臣們也被慣壞了,不如由錦衣衛出面,殺幾個叫得最兇的大臣,讓他們嚐嚐錦衣衛的厲害,跟錦衣衛叫板絕對是死路一條。”

已成為蕭凡貼身侍衛長的小舅子陳寧鏘的一聲抽出刀,一臉殺氣道:“姐夫,你發句話,我帶人去把他們都宰了”

蕭凡冷冷瞪了他一眼,然後望著曹毅苦笑道:“為什麼你們一碰到難解的問題就想殺人呢?殺人難道能解決所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