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6部分

典出蕭統《禰衡〈鸚鵡賦〉?序》:衡因為賦,筆不停綴,文不加點。

東漢時期的禰衡,長於文章辭賦,文采斐然。但他為人恃才傲物,狂放不羈。起先禰衡在曹操、劉表手下做事,但是因為禰衡喜譏嘲權貴,曹操、劉表都接受不了他,就把他轉送至江夏黃祖處作書記官。黃祖很器重禰衡,尤其欣賞他寫的一手漂亮的文章。他曾經拉著禰衡的手說:“您寫的這篇文章,正中我的心意,說出了我心中想說而又無法說出的話啊。”

黃祖之子黃射是章陵太守,他很敬佩禰衡,同禰衡關係很密切。一次,黃射大宴賓客,有人獻鸚鵡一隻。黃射舉杯對禰衡說:“請先生寫一篇鸚鵡賦,為嘉賓們助助興!”禰衡應黃射之請,於江夏黃祖公堂上即席作《鸚鵡賦》一篇,禰衡“筆不停綴,文不加點”。就是說禰衡提筆一揮而就,寫好的文章都不用改動,而且辭藻非常華麗。

“文不加點”指文章一氣呵成,無須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寫作技巧純熟。

■ 問鼎中原

典出《左傳?宣公三年》:楚子伐陸渾之戎,遂至於雒,觀兵於周疆。定王使王孫滿勞楚子,楚子問鼎之大小輕重焉。

鼎是我國青銅文化的代表,在古代被視為立國重器,是國家和權力的象徵。夏、商、週三代以九鼎為傳國重器,為得天下者所據有。

四字篇 第十三章(5)

周朝藏有大禹平定九州後鑄造的九尊寶鼎,周代視其為國寶,從不輕易示人。到了春秋周定王時,楚莊王稱霸天下,當他興兵攻打洛水流域的陸渾時,周定王派大夫王孫滿去慰勞。楚莊王對九鼎一直垂涎三尺,他一見王孫滿就問:“我聽說大禹鑄有九鼎,從夏傳到商,又從商傳到周,是稀世的寶貝,現在放在洛陽。那麼這鼎有多大,有多重呢?”王孫滿知道,楚莊王的真正用心是打算取代周朝擁有九鼎,稱霸天下。於是他說:“是否擁有天下,在於德行,而不在於是否擁有九鼎。當初,夏桀昏庸殘暴,鼎遷到了商。後來,商紂荒淫暴虐,鼎又遷到了周。而今,周王的德行雖比不上先君,但周朝的氣數未盡,天命未改。所以,這九鼎的輕重您就不必過問了。”

後來,“問鼎中原”就比喻企圖奪取天下。

■ 烏合之眾

典出《後漢書?耿弇傳》:歸發突騎以轔烏合之眾,如摧枯折腐耳。

王莽在長安被綠林軍殺死後,更始帝劉玄復興漢統。由於王莽亂政,當時天下一些佔領地盤的將軍們,都仰仗勢力,蠢蠢欲動。這年,耿弇二十一歲,他毅然辭別了父親,去朝見更始帝劉玄。在得到更始帝的嘉獎後,耿弇便決心輔佐朝廷早日結束混亂的局面。

耿弇經過宋地時,正趕上王郎詐稱自己是漢成帝劉驁的兒子子輿。王郎在邯鄲起兵,想要奪取政權。隨從耿弇的兩個小官聽說“劉子輿”起兵的訊息,便跟耿弇說:“劉子輿是漢成帝正統,我們還是歸順他吧!”耿弇把住劍柄,激昂地說:“子輿這壞蛋,早晚要被我活捉,我去調漁陽、上谷的兵馬,回程再約上太原、代郡的人馬,幾十天后我回來,我的戰車就將碾碎這幫子‘烏合之眾’!”

“烏合之眾”指像暫時聚合的一群烏鴉。比喻臨時雜湊的、毫無組織紀律的一群人。

■ 先知先覺

典出先秦?孟軻《孟子?萬章上》: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覺後知,使先覺覺後覺也。

孟子的弟子萬章向孟子詢問:“有人說‘伊尹為商湯做廚子,目的是向商湯討求好處’。有這樣的事嗎?”

孟子說:“沒有這樣的事。伊尹不是這樣的人。他在莘國郊野種莊稼時,以堯舜之道為樂。生活雖然清貧,卻悠然自得。起初,商湯派人送厚禮聘請他,他拒絕道:‘我為什麼要接受聘請呢?我現在生活在田野之中,以堯舜之道為樂,多麼快活!’後來,商湯多次派人聘請他,終於使他改變了主意,他說:‘我與其墨守堯舜之道,不如使商湯成為堯舜般的聖君,讓百姓們感受堯舜盛世。上天創造眾生,就是‘使先知覺後知,使先覺覺後覺’。我是百姓中的先知者,我不去使百姓們覺悟,又讓誰去呢?’”

“先知先覺”指對事物發展的認識早於一般人。

四字篇 第十四章(1)

■ 相敬如賓

典出《左傳?僖公三十三年》:臼季使,過冀,見冀缺耨,其妻饁之,敬,相待如賓。

春秋時期,晉國大夫臼季出使別國,途徑冀地時,見到前室舊臣郤芮之子郤缺在田間鋤草。當時正值午飯時間,郤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