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3年~1913年20年的殖民地津貼總額也不過7。251億馬克,僅佔殖民地全部開支總額的47。6%。
換而言之,經過長時間的經營,殖民地已經開始變成可以為帝國下金蛋的母雞了。
而這一切俾斯麥沒有耐心和興趣。
萌總裁是不認可俾斯麥先生的保守策略的,儘管萌總裁很敬佩俾斯麥的手腕!
萌總裁學習德國的同時,並沒有完全照搬,德國,法國,英國,這些已經開化的國家,跟丹州的情況還不太一樣,丹州現在還不單單是沒有基礎工業的問題,主要還是萌總裁選擇初始化的這個地方有些蛋疼。(未完待續。)
0552 視察鋼廠
萌總裁學習德國的同時,並沒有完全照搬,德國,法國,英國,這些已經開化的國家,跟丹州的情況還不太一樣,丹州現在還不單單是沒有基礎工業的問題,主要還是萌總裁選擇初始化的這個地方有些蛋疼。
英國的律法,德國的體系,法國的工業,萌總裁的丹州是很開放的,他不拒絕任何先進的事務,這點和日本很像,日本甚至還有一個摸索的過程,但是在引進外國資源方面,萌總裁不需要摸索,因為萌總裁知道一點點歷史走向,就算是再怎麼不瞭解歷史的人,後期誰能變成什麼樣子,還是清楚的。
法國是最正宗的爛泥扶不上牆,法國不管是軍事技術,工業水平,甚至是全世界範圍內的殖民擴張,很多方面都處在世界第一的位置,但是一打起來,看似牛叉的軍隊,立刻像是水豆腐一般了。
法國的軍備的確是不輸給德國,甚至比德國強的,輸就輸在內政上。
在普法戰爭中,普軍戰爭計劃周密;兵員充足;動員、集結迅速;裝備優於法軍(在普軍用身體檢驗了法軍沙斯波式擊針槍的優越性之後,普軍就把部隊撤到法軍步兵射程之外,用優越的鋼製克虜伯大炮痛擊法軍)。
到1870年,一支軍隊想靠近敵軍已經非常不容易,大家都有錢,都在本土邊上,都是炸逼模式!
列強寧可讓國內的人都餓死,也不會讓大炮沒有炮彈的,這點和萌總裁的理念不同,萌總裁一定是首先要保證自己國民的溫飽!
普軍步兵襲擊法軍,法軍輕騎兵襲擊普軍陣地,都是傷亡慘重,普軍最後之所以勝利,一方面是它的大炮,另一方面是他的兵力上優勢,允許他們使用側翼包圍。
普魯士的鐵路網對於軍事具有重要的意義。
英**事學家說:“德國鐵路系統優越的運輸能力,是它在1870年贏得勝利的一個有力因素。”
在普法戰爭的各次戰役中,正面進攻很難取勝,需要動員優勢兵力從兩翼包抄敵軍。
而動員大量兵力進行包抄,就需要迅速調動部隊,運輸能力必須跟得上。
普魯士發達的鐵路網不僅能夠迅速地把大量部隊運往前線,集結到作戰地區,而且能夠使部隊的給養得到及時的補充。
比起普魯士來,法國的鐵路運輸能力就有很大的差距。
戰爭爆發後,它未能及時地調集足夠的兵力。
1870年8月初,當毛奇率領的37萬普魯士軍隊越過邊境時,法國只能以24萬多人的兵力相對抗。
1870年8月2日,法國在邊界上只能陳兵26。5萬人,而普魯士在萊茵河已集中了50萬人的兵力。
關於鐵路運輸與軍事的重要關係。正如戴萊加蓋將軍在《現代戰爭》一書中所指出的:“一個國家在組織本國邊疆的防禦時,首先要考慮的事情,不是把國土用要塞地帶圍起來,而是使鐵路網布滿全境,以保證儘可能迅速集中兵力。”
由於充分有效地利用了自己的鐵路運輸能力,以普魯士為首的北德聯軍僅就投入戰爭的兵員數量來說,始終佔有2比1的優勢。
普法戰爭雙方勝敗的原因是:法國雖然常備兵上素質優於普軍的徵召兵,但政治**,戰爭計劃不周,軍隊編制不合理(除近衛軍外,平時無師、軍兩級編制,臨戰才編組);動員、集結緩慢;後勤供應落後,作戰指揮混亂。
此戰表明全賴職業軍人的做法是無用的,國家的軍隊應交給細心而有謀略的將官統馭,人數優勢又再一次成為決定戰爭勝負的一個關鍵因素。
清廷很快就收到了宋慶遞出去的八百里加急軍報!
慈禧太后皺了皺眉頭,將軍報遞給了慈安太后。
慈安太后不解道:“不是剛剛才打過,停下來了嗎?這次怎麼又打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