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96部分

制秘紋閃動間,鼎蓋已經浮了起來。

與此同時,梁遠的神識裹住丫頭已經提純好的元靈草放入丹鼎之中。而後蓋上鼎蓋,指揮著三昧真火,用文火開始煉化。

一邊加熱煉化,梁遠的神識一邊注意著元靈草的變化。

在元靈草眼看就要被煉化成氣化藥力的前一刻,梁遠運指如飛,一道道手訣對著丹鼎飛快地打了出去。

與此同時,梁遠的神識迅速裹起旁邊的一株兩百年的何首烏,靜靜地等在鼎口的旁邊。

就在元靈草眼看要被煉化成氣化藥力的一瞬間,梁遠的手訣剛好打完

鼎蓋起

何首烏入鼎

鼎蓋落

三個動作一氣呵成,一蹴而就

鼎蓋剛好落下,丹鼎中的元靈草也砰地一聲炸裂,被三昧真火煉化成了一團氣化的藥力

提升三成三昧真火的強度,繼續煉化。

順利度過了第一道難關,梁遠抹了抹頭上的冷汗,心道:“還好,沒出什麼岔子,時間剛剛好”

煉製這培元丹,第一道難關就是二次投藥。

必須在元靈草氣化的一瞬間,完成投藥。早了晚了都不行。

所以這開啟鼎蓋的時機把握非常重要。

開早了,輔藥扔進去,結果元靈草還沒氣化,不行。

開晚了,元靈草已經氣化,少了元靈草氣化瞬間的衝擊,何首烏的藥效會降低。

而且,元靈草氣化之後開啟鼎蓋,如果控制不好,還容易引起元靈草藥力的外溢,也是會降低丹藥的品質。

必須得不早不晚,輔藥投進去,蓋上鼎蓋,元靈草正好氣化。

這一次梁遠開啟鼎蓋的提前量把握得還是很完美的。

至於說是準確計算的結果,還是誤打誤撞,就不得而知了。反正,不管怎麼說,這第一關是順利度過了。

半個時辰之後,梁遠又開始噼噼啪啪打起手訣,這次是控丹訣。

丹鼎之中,已經氣化的元靈草的藥力,在丹鼎之中沸騰翻滾著,尚未氣化的何首烏隨著氣浪起起伏伏。

這次打出的丹訣,目的就是暫時壓制元靈草藥力的沸騰。

因為,馬上要第三次投藥了。如果不壓制元靈草藥力的沸騰,開啟鼎蓋的時候,沸騰的藥力是會外洩的,那就直接影響丹藥的品質。

而且,這個時候,正是藥力融合的關鍵,又不能透過減小三昧真火的強度來減緩沸騰。所以,只能透過控丹訣來強行壓制藥力的沸騰。

這第三次投藥,時機也是必須把握好。要求還是,百年甘草投進去,蓋上鼎蓋之後,何首烏正好氣化。

問題是,現在又多了一個壓制藥力沸騰的控丹訣。而且,這個控丹訣只能壓制藥力沸騰一息的時間。

如果這一息的時間之內,何首烏不能氣化,就不能第三次投藥。這爐丹藥也就基本報廢了。

因為培元丹的關鍵就在這裡,如果二次壓制沸騰,再次投藥的話,藥效十去七八,基本上就是廢丹了。

必須一氣呵成,沒有第二次機會而且要計算的因素又非常多,所以才說,這培元丹的煉製難度,一點兒也不比低端的高階丹藥差。

既要把握控丹訣壓制沸騰的時間視窗,又要把握何首烏氣化的時間,還要把握開蓋的時間,差一點兒都不行

梁遠是那種挑戰越大越冷靜的人。

梁遠心無旁騖、摒心靜氣,運用遠超同階修真者的強大神識,最大程度地精確計算著何首烏氣化的時間。

這個運算太複雜了,因為同樣真火強度下,沒有控丹訣壓制藥力沸騰的時候,何首烏是一個煉化速度。等控丹訣壓制藥力沸騰的時候,何首烏又是一種煉化速度。

兩種不同的煉化速度都要考慮進去才能準確找到何首烏氣化的時間點。

問題是,培元丹的丹方上只說,有控丹訣壓制的情況下,會比沒壓制的時候慢,具體慢多少卻是沒說。

這個也確實沒有準確答案。不同人的真火強度不同,藥材的火候也不盡相同,丹鼎的好壞也差別極大。所以,有壓制比沒壓制的情況下具體慢多少,就需要每個煉丹者根據實際情況把握了。

這個要求,對於大姑娘上轎——頭一回煉丹的梁遠來說,基本跟沒說一樣。

好在梁遠膽大、心細、主意正,另外,也沒有煉丹失敗損失藥材的壓力,放手施為之下,還真讓梁遠計算出了何首烏氣化的時間點。

不管準不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