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部分

?走進防治艾滋病這個領域。

高耀潔:要說後悔,站在我個人立場上應該後悔;要說不後悔,站到大眾立場上,我應該還要前進。

子墨:為什麼站在個人立場上,您會說後悔呢?

高耀潔:太痛苦了。

在老伴去世後的一次採訪中,高耀潔曾說:“我現在天天準備著死亡,怎麼樣死我不知道。我準備自殺,我真不想活了,主要是不能說真話。我希望官員們能回頭去做點實際工作,我是永遠不相信他們的。”這幾年,她陸續將自己的出版物整理出來,分別送往各地的圖書館。她一連編寫了五本書,其中《鮮為人知的故事:艾滋病、性病防治大眾讀本》《一萬封信》和《中國艾滋病調查》三本已出,《十年防艾路》和《艾滋殤》雖然已交付出版社,卻又在某種壓力之下出版不了。

2008年,高耀潔在境外出版的一本回憶錄中說:“寫出十幾年來我因揭露‘艾滋血禍真相’的遭遇,是為了讓這起世界罕見的公共衛生災難能得到更廣泛的關注,從而為那些被視為‘草芥’的艾滋病受難者爭得一線公正和安慰。年逾八十的我,怕是看不到這場‘血禍’的盡頭了,但作為一個見證人,我要給歷史留下自己的證詞。”

子墨:您想過嗎,如果沒有您的參與,今天中國防治艾滋病的工作會是什麼樣子?

第11節:艾滋病醫生(1)

高耀潔:沒有我的參與,起碼河南不會這麼“倒黴”。現在一提到艾滋病,先提河南。

子墨:您想過放棄嗎?

高耀潔:想過,有時候病人來,找我一哭,我又不想放棄了。放棄以後,誰來替他們說話呀。

子墨:這些年給出去的錢有多少?

高耀潔:沒算過。但我寄出的錢有數,專門記在一個本子上,有幾萬塊錢。

子墨:花這麼多時間,還要貼錢,您會覺得這是負擔嗎?

高耀潔:肯定是個負擔。我現在沒有這個力量了,獎金花完了,老頭兒又不在了,等於我的經濟收入去掉了一半。幸虧兒子還給我買點菜,閨女給我買點饅頭啥的。我自己一個人,生活上不能像過去那麼活躍了。

點評

採訪高耀潔是趁她來北京開會的間隙。無論是談到艾滋病還是談到艾滋孤兒,老人的精神都特別矍鑠。實際上那幾天她的身體並不是太好,她說來北京開會太匆忙,忘記了帶藥。而到了北京,她又捨不得花錢再去買藥。聽到這句話,大概很多人想不到,這些年來,老人在艾滋病的宣傳和預防工作方面,已經花費了將近100萬元。這位中國的“德蘭修女”無意之間的一點感嘆也讓人久久不能平靜。

艾滋病醫生張可

他是大城市裡的主治醫師,十年來,不斷前往艾滋病最嚴重的農村地區。他直言艾滋病真相,卻屢遭質疑和壓力。

從1996年河南爆發大規模艾滋病疫情開始,就有一些醫生投入到這場艱苦的戰鬥中,他們和艾滋病人一樣不被社會理解,不被政府支援,甚至還要面臨某些地方政府的阻撓和威脅。可以說,那段歲月之於艾滋病人和他們的救治醫生而言是黑暗和無助的。然而,正是因為這些醫生的不懈努力,心懷大愛,堅守醫道,終使艾滋病剝除了道德外衣,讓社會和民眾逐漸弄清了艾滋病的由來,最終迫使政府直面危險,並採取挽救措施,防止艾滋病在中國的大面積擴散。

張可,北京佑安醫院傳染病主治醫師,艾滋病防治專家。1999年8月的一天,一個農民模樣的人來到醫院找他看艾滋病,這讓他非常驚訝。他第一次瞭解到,在中國某些農村地區,居然有眾多的艾滋病患者。從那時起,張可與艾滋病結下了不解之緣。此後,他開始利用自己的業餘時間,無數次前往艾滋病村義務治病,到現在已逾十個年頭了。

第12節:艾滋病醫生(2)

子墨:這些年您跑過多少個艾滋村?

張可:記不清楚了,幾百個都不止,80%以上我都去過。

子墨:這些年來艾滋村發生的最大變化是什麼?

張可:最大變化是病人的情緒比較穩定了。以前由於病人對病情不瞭解,政府也沒有救助,所以普遍很恐慌。透過這幾年的救助政策,病人獲得了一些治療,對艾滋病也有了瞭解,情緒要比以前安定多了。目前整個的情況算是比較穩定。

2004年中國政府出臺了針對艾滋病患者的“四免一關懷”政策,即:國家實施艾滋病自願免費血液初篩檢測;對農民和城鎮經濟困難人群中的艾滋病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