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不迭接過海碗去,不見她含在口中,卻是直接猛灌了兩大口後才緩過勁來道:“都怪妹妹我嘴饞,沒顧得上這是才出鍋的實在是看著香甜的很,忍不住便急著嘗上一口。”
這旁三個丫鬟正說著,就只見那旁慢一步出得廚房,麥冬家的大嫂已是快了兩步,急忙端過這旁才被那丫鬟放下的海碗,仰著脖子‘咕咚咕咚’便已灌了起來。
“哈哈哈,哈哈,原來還有更性急的!”這旁蘇葉已是笑得直不起腰來。順著她所指的方向,只瞧見那旁井臺上獨留下沒了半邊的荷花酥。
原來那旁向豐年家,剛才是直接咬下來半邊來,卻因羞愧自己嘴饞,沒好意思轉回廚房倒了涼水解熱。這會兒見海碗中餘下大半,自是再也忍不住嘴裡火熱一片,直接順手接了過來仰頭灌下全部,才算是徹底舒坦了。
一陣歡笑聲散去後,眾人才又回到屋內仔細聽講了起來。
“先將細紅豆餡丸成型,放在染成粉絲的麵皮之內。收口搓成形後再繼續將外層的白色麵皮,同樣包裹起來。在此其間許注意一點便是每回新增一層面皮時,最好記得將方才的收口處,朝下置於下層的麵皮中央。如此一來,便可包實的更為圓潤。”
見一旁眾人是重重點頭,更有小丫鬟蘇葉,已是順著自己所教之法,身體力行了起來。雖說頭一回,這般裡一層外一層的包裹、搓揉滾圓,不免有些生疏。可到底本就是農家出身,用心聆聽之下,不待多時,已能順利成型了。
見其餘幾人,亦是相差無幾,便接著往下執刀,齊整地在圓麵糰上,劃出三刀均分的刀花來。“剛好是三刀,六瓣。”說著放下手中刀具,示意那旁幾人試上一試。
這回確實是常年在自家廚房忙活的向豐年家的,下刀最是整齊利落,只一次試過便已成了。餘下那盤餡料與麵糰,也多數在她手中被搓揉成型,最終一個個擺放在了那旁的案板之上。
☆、第九十一章淨臺荷宴(下)
直到每人均試過立在爐灶一旁,將炸至香酥撈起,瀝油裝盤後方才稍作修正片刻。
“如何,從起初的和麵開始,到最後成型擺盤妝點,耐心與細緻兩者皆是必不可缺。單是揉制酥皮一項,便是如此。刀花一項上也是這般,剛好將最內層的紅豆餡料劃過,恰到好處才能在出鍋時,猶如花期之時綻放一般,賞心悅目!”
聽得二奶奶這旁的細心解說,已是連連點頭,用心記下。見眾人會意,才又接著提醒道:“時下染這粉色麵糰,正是莧菜,若待到秋日裡石榴成熟之際,也可將其果肉榨汁後一用,更有淡淡果香滲入其間,想必也是別具風味。”
“對呀,石榴雖比不得莧菜汁取用便利,卻另有果香更甚一籌!”就連那旁藺蘭此刻也不禁,出聲附和一句,更漫說是其餘幾人了,皆是連聲稱是的紛紛頷首。
只見這旁二奶奶,已是取過了用以替代尚未到蓮藕採收時節的白蘿蔔,演示起了下一個冷盤。看著早已被洗涮乾淨,此時正靜靜躺在水盆之中的白胖蘿蔔,那向豐年家的也已吃驚道:“這又是怎麼做成的?若不是眼下時節不對,還真以為就是藕節?”
卻見一旁的麥冬輕拍了拍自家嫂子的臂膀,笑指向另一旁灶頭直言告訴起來:“二奶奶為了叫那些大和尚,瞧見用藕節做成後模樣才遣了人,特意尋了工匠打製。”順手便將一旁的空心銅管取了來與眾人瞧。
“如此便可將蘿蔔替代了藕節,若不是味道有異,粗粗一眼看去可是難以分出?”邊說著邊拿過一旁完好的蘿蔔,當即比劃了起來。
好奇接過她手中的‘藕節’與銅管,也學著麥冬方才的手勢試了起來:“確實不怎麼費力,便成了。”
顯然已是認同後。才聽得二奶奶接著言道:“雖說取藕節入菜已是應了荷宴之說,卻不免美中不足,因而略作修飾也是必要。”得主子提醒,一旁的藺蘭已是另取過一柄,前端好似調羹的銅製物件,不禁引得餘下三人,面面相覷。
“大家也不必猜測,等看過之後,便知究竟是做何之用的。”不再解釋,左手穩穩托起‘藕節’便已利落忙活起來。確實沒等一會兒功夫。眾人再瞧藺蘭手中的‘藕節’顯然已是變化了模樣。
再將修好外形的‘藕節’置於案板之上,齊齊切成了薄片後,更是花形凸顯。“如今看來。可是比起尋常不曾改刀的藕片更亮眼些?”
抬手小心接過一片來,那旁幾人已是點頭應道:“咱們尋常人家不過是拿來便吃,哪會有人這般費功夫,想著把它變得好看喲!到底是二奶奶心思細巧,這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