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00部分

如此好事美國人或俄國人當然也是知道的,關鍵是各單元在空間成了三維的佈置,在電掃描時各個單元的移相引數設定的計算量將猛增上千倍。回波接收處理的計算量同樣驟增。火控電腦根本無法承受。這可是一個能成倍提高機載雷達效能的研究方向,陳教授當然知道其難度,但方博士攻讀的就是非線性方程的解算。於是陳教授親自跑總部、科委請求支援力量。主席科技助理秦邦定得知此事後,與陳教授作了長時間的詳談,既為他們孜孜以求的鑽研精神所感動,也察覺到專案的重要性。於是專案組得到了更有力的支援,動用了更大的計算機叢集來支援這夥年青人攻克曲面天線陣的移相和回波接收的解算方法。

與此同時陳教授又率領另一組人馬去攻克機載雷達的又一項頂級技術——低截獲機率雷達,F——22“猛禽”的AN/APG77機載雷達就是一款低截獲機率雷達,它只要發射少量的脈衝,就可以根據回波解算出目標的距離、方位、速度、運動方向等資訊。由於無須發射密集的跟蹤、鎖定脈衝,就不會啟用敵機的雷達告警接收機。而且敵方的EMS同時記錄下來;二是,計算機能根據這些值解算出反射這些回波的目標的距離、方位、速度、運動方向等資訊。

陳教授他們得到了“冷眼”主/被動雷達研製組的支援,“冷眼”的“回波全息儲存器”能把所有單元同一瞬間接收到的回波資訊分別儲存起來,計算機順序讀取後,就有可能解算出目標資訊。當然這一解算程式的編制是最見功力的事。很多人以為編制程式是計算機人員的事,那是大錯特錯了,事實上是科研人員給出瞭如何根據幾千個單元接收到的回波的強度、相位、頻移的數值來推算出目標的資訊的公式,程式設計人員才能編制程式。在解算的公式中,同樣涉及到接收單元的個數,單元越多,解算的精度就越高。自然運算量就要增加。但是計算量與接收單元排列的形式關係就更大了。如果單元是部署在曲面上的話計算量也要增加幾千倍呢!當然必須對計算公式進行必要的簡化。

到今年3月份經過無數不眠之夜的煎熬,長期困惑機載雷達研製人員的難題終於被這群共和國的精英們破解了。世界上第一臺“曲面相控陣雷達”QXL——09型的樣品出來了,它的天線陣樣子很奇特,下半截是圓錐面的,上半截是半球面。如果採用圓錐面,能得到最大的面積,但是對正前方的目標探測效果比較差,所以上半截採用了半球面。方博士他們接受了挑戰,拿出了簡化的方程式,而且能得到所需精度的結果。針對解算公式中最繁雜的計算部分還設計了了一塊專門的加速晶片。QXL——09型還是按照LPI模式運作的。這臺火控雷達的控制電腦是國產的“飛翔II”機載電腦。

這臺樣機是為蘇——33研製的,我軍的航母是輕型航母,載機量很少,讓它們擁有更高的效能自然成了裝備部面臨的最緊迫任務。俄國提供的蘇——33艦載機並沒有安裝俄軍最好的N011M雷達,而是裝的N001P,迎頭探測距離是100公里,尾追探測距離40公里,只能同時跟蹤10個目標,同時攻擊2個目標。我軍的電子專家歷時4年終於破譯了它的火控程式。在第二次中印邊境戰爭中繳獲的印軍的蘇——30MKI上的雷達倒是N011M多模雙波段相控陣雷達,它的探測距離是160公里,能同時跟蹤20個目標,同時攻擊6個。直到此時俄國才同意轉讓該型雷達和製造技術,得此助力,我國的電子專家又有了前面的經驗,5個月就破譯了它的控制程式。這一成果也為陳教授他們用上了。

與N011M相比,QXL——09型移相器數量是它的2。5倍,探測距離增加到1。5倍達到240公里;在LPI模式運作時,跟蹤/鎖定的距離是200公里;能同時跟蹤20個目標、攻擊其中的6個目標;前者的掃描角為60度的園錐角,而QXL——09由於天線的特殊佈設,掃描角擴大為整個前半球。任何人都可以想見到,它將在多大的程度上增強了蘇——33艦載機的效能。QXL——09的效能直追F——22的APG77機載雷達。至少是超過了俄國人,其後在中俄空軍對抗演練中,令俄國的老師們大跌眼鏡,詳見下文。

這一成果當然可以應用到所有的戰機上,大幅度提高它們的效能的作戰效能,所以專家組和總裝備部要求將它列為空軍的“1號”工程。要組織這款雷達的定型批產,必須全面改組機載雷達的生產體系,要涉及元器件在複雜曲面上的定位安裝、火控電腦程式的進一步最佳化、回波全息儲存器的生產、新的冷卻裝置…。任務是十分緊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