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99部分

是機體已經考慮了雷達隱形:飛機的下表面十分平滑,如同一塊平板,前下方來的雷達波絕大部分將被反射到飛機的後部去了;翼身融合、發動機置於機翼上面,進氣口加裝金屬網,沒有尾翼。所以它的雷達反射截面能做到0。8平方米。今後開發出優質的吸波塗料後將進一步縮小其RCS。這架原型機沒有塗吸波塗料。由於採用電磁TVC來代替尾翼,發動機的排氣無法採用紅外隱形技術。好在目前還沒有導彈能追上它,如果能追上它的話,導彈頭部的熱障就會阻止紅外尋的器的工作。…”

關總如數家珍地介紹著我軍這款新型戰機的絕活。他還作了比較:“當年我軍開發的殲-8就是一款有特色的戰機,那就是高速、高空,是為了打擊U-2偵察機的。可惜U-2被二炮的導彈幹下幾架後不敢到我國來了。俄國發展米格-25是為了打擊‘黑鳥’偵察機的,由於時間拖得太長,而且沒有開發系統的支援,所以也沒有能威脅‘黑鳥’。我們則是圍繞一個目標就是打下‘曙光女神‘,開發了相關的探測系統、超高音速發射導彈、速射機炮…。如此龐大的機體、眾多的高科技裝置、那麼多的燃油,就為了把2枚導彈和120發炮彈送到夠得著‘曙光女神’地方去把它幹掉。我們應該能打破美軍超級間諜機不敗的神話。”

試飛員席永平少校已多次駕駛米格-25以2。8馬赫的速度在28000-30000米的高空翱翔,這次他要駕駛我國自行研製的殲-21來突破新的高度和速度記錄了。9:45強勁的CY-1發動機很快把他送上了藍天。人們注意到飛機滑行了2千多米才起飛。關總解釋道:“發動機依靠噴吹純氧助燃,燃氣的流量不足,所以起飛時不能發出最大推力。我們下一步將開發空中起飛的技術,如同宇航局正在搞的太空梭空中發射一樣。由改裝的運-14把殲-21馱運到1萬米的高空,提供300米/秒的初速,殲-21再進行俯衝加速,就不需要搞純氧罐了。降落時與太空梭一樣滑翔著陸。殲-21的攻擊目標是戰略偵察機,而不是搞空戰格鬥,不需要飛‘眼鏡蛇’一類的動作,這種設計是可以的。即使以它去攻擊敵軍的預警機,也是利用高度和速度的優勢,高舉高打,一擊中的。至於對偵察型的殲偵-21,空中發射的意義就更大了,利用載機把它送到接近目標的地方,可以節省燃油,減少空中加油的次數。”

“飛行高度37000米!”席少校興奮地呼叫。他的激情感染了地面上的研製人員和觀摩的首長,現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他已經超越了1973年米格-25改進型創下了飛行高度世界記錄:36240米。此時的速度為5馬赫,早就把米格-25試驗機在1967年創下飛行速度的世界記錄2980公里/小時遠遠地甩在了後面。

席少校感到周圍的天空突然黑了下來,地面已經顯示出曲率。他已經來到了外層空間的邊緣。他繼續加大油量,儀表指示座艙的溫升並不明顯,飛行服更是不會讓他感受到溫度的變化。速度指示在6馬赫處穩住了,他都不相信自己的感受了,向塔臺發問道:“速度計指示是6馬赫,是真的嗎?”

測速雷達報來的資料是1790米/秒,確證儀器的讀數。現場再次響起了掌聲,試飛的第一階段成功了。完成了一系列的測試專案後,殲-21返航了。下滑的航線相當陡峭,液氧助燃的時段很短。席少校以漂亮的著降動作圓滿地完成了第一次試飛,戰機最後在阻力傘的制動下穩穩地停了下來。

在以後的一系列試飛中最精彩的當然是打靶試驗,世界上沒有一架靶機能飛出“曙光女神”那樣的高度和速度。於是只能以導彈來頂替。二炮把紅旗-9B的戰鬥部裝上小機翼,裝藥換成一臺小火箭。不過只能在空中維持十幾秒鐘。要雙方配合得很好才能打一次靶。最後是以一枚改裝的“火流星-1”反衛星導彈作為靶機,讓劉少校過了一把癮。“雷霆30”的齊射把靶機打得粉碎。

曲靈俊大尉則以48分鐘的時間從黑龍江省的一個機場起飛,縱貫我國南北飛越了5100公里在海南省陵水機場著陸。

我軍終於有了一把長空利劍,可以斬斷美軍伸向我國的魔爪。劉少校他們今天要以“曙光女神”來“開齋”了。

我軍在保定地區突然大興土木,中情局根據偵察資料推測這是一個反導彈防禦系統;在朝鮮的志願軍的一些基地人員的換防規模似乎太大;福建南郊的一處山坡上似乎在裝設一座巨大的被動雷達。由於我軍採取各種隱蔽措施,美軍的偵察衛星大致也只能搞到這些情報了,電子偵察機又連遭厄運,美軍只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