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中國的反擊力度遠遠超出了印軍高層的預料,令他們處於十分被動的地位。印度擴張主義者的行徑早已摘走了他們“不結盟領袖”的桂冠,再次攻擊巴基斯坦,佔領巴基斯坦的領土,更令他們在外交上處於被動地位。王剛看準了這一點,採取斷然行動以徹底扭轉我軍在中印邊境地區的被動地位。由於戰役戰術部署得當,將士用命,越戰越猛,真可以用“橫掃千軍如卷席”來形容。我軍狂猛的攻勢也震驚了世界,特別是周邊國家,讓他們意識到中國再也不是任人宰割的國家了。多年來國際上不少國家認為中國為了發展經濟,為了搞好與美國的關係,對侵犯中國領海、島嶼和領土,對殘殺我漁民的周邊國家,也只能發表宣告或“嚴正抗議”。這次的反擊戰讓他們領悟到,中國的高層是在等待時機,時機一到,其反擊力度是超乎想象的。
我軍的攻勢也引起了印度輿論的混亂,如果說中國“入侵”了印度,那麼原來攻佔所謂的“阿魯納恰爾邦”難道就不算“入侵”了嗎?經過一陣混亂後,總算由政府發言人在“強烈抗議”的照會中,將此事定性為“深入侵略”印度的領土。話語中充滿了無奈,他們絕對不能對中國越過“傳統習慣線”作什麼明確的譴責,因為印度的國策連“麥克馬洪線”都不認為是印中的邊界線,儘管因此他們侵佔了我國的九萬多平方公里的領土。“深入侵略”云云,這簡直是廢話,侵略難道還能分為“深入”和“淺入”嗎?關鍵是他們不能認可我國的“傳統習慣線”的提法,一旦認可後果不堪設想,那麼那些部署在“阿魯納恰爾邦”的印軍豈不是侵略軍了嗎?印度的議會又怎麼能把別國的領土命名為印度的邦呢?印度擴張主義者在外交上陷入了被動。西方國家的政府當然不能有什麼強烈的表示啦,難道主人不急要旁觀者瞎著急嗎。英法美日等國政府也只能發表宣告要求衝突雙方剋制,儘快結束衝突,之類無關痛癢的閒話而已。
印度領導集團已經認識到不但是他們要與中國一決高下,而且中國的新一代領導層已經拋棄了被動應對的戰略。印中兩國將迎頭相撞,“中國軍隊還會主動後撤”的設想簡直是妄想。他們開始對同時戰勝巴、中兩個強敵的目標產生了動搖。
在今天的新聞釋出會上,我國政府發言人指出,幾十年來我國一直呼籲印度領導人透過談判來確定中印邊界線,可是印度政府頑固地推行擴張主義政策,五十多年來侵佔著我國的九萬多平方公里的神聖領土,而且還聲稱要侵佔更多的中國領土。我軍被迫發起的自衛反擊戰消滅和驅逐了入侵印軍,為確定一條永久和平的中印邊界奠定了基礎。
在接下來的記者提問中,日本“朝日新聞”的記者問道:“中國軍隊越過了貴國自己認可的‘傳統習慣線’,對這種明顯的侵略行徑,發言人有什麼解釋呢?”
發言人義正詞嚴地回答道:“在這位日本記者的眼中‘傳統習慣線’成了一條魔線。印度軍隊越過此線已有五十多年――半個多世紀啊!我並未看到你們釋出一條新聞報道印度入侵了中國,而中國一越過此線就成了侵略。這倒使人想起了日本軍國主義者的理論,他們稱入侵中國、朝鮮等亞洲國家,慘殺無辜民眾是‘進入’。請你們從今天的事例中記住,在站起來了的中國人民面前,對中國的侵略和佔領一定會付出代價的。中印兩國的正式邊界將在徹底清算了印度擴張主義者的侵略罪行後,由中印雙方透過談判來解決。任何企圖為中印兩國劃定邊界線的勢力,都必須考慮自己是否有能力為兩個擁有五千年曆史,加起來有將近24億人口的兩個大國劃定一條邊界線。”
發言人擲地有聲的話語震撼了全世界,那些仍然侵佔著中國島嶼和領海的國家,他們的領導集團要化些時間了理解這一宣告中包含的資訊。
華盛頓6月13日
華盛頓郵報刊登的美國戰略研究所高階研究員托馬斯教授的評論文章相當程度地代表了美國高層的觀點。文章指出,任何國家的邊界線的最終確定都是以實力作後盾的。第一次中印邊境戰爭,並未能確定雙方的邊界線。當時中國領導人明確地表示,中印邊界線以“傳統習慣線”為基礎,可以考慮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其含義很清楚,是表示願意讓步,戰後他們甚至撤到了麥克馬洪線以北20公里處。但是印度還是不願意就此確定邊界。在過去的46年中,兩國的國力和軍力都有了驚人的增長,再次爆發的這場戰爭只能有二種結果。如果中國戰敗,那麼是否能保住半個西藏,是大有疑問的。如果印度戰敗,那麼中國決不會停留在“傳統習慣線”。中國政府發言人“清算印度侵略後,再確定邊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