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我國的法律我國的領海寬度是12海里,而且根據國際海洋法我國將在日本海中擁有200海里的經濟專屬區,這一切涉及多少平方公里啊?不久,我國的海岸武警支隊就開始在這一海區開始巡邏,以保衛我國在日本海的海洋權益。並宣佈組建了日本海艦隊,與新浦基地的志願軍艦隊互為犄角,開始在日本海頻繁活動。攪得日本海上自衛隊坐臥不安。
中國對這次朝鮮事變的處理方式,給周邊國家和世界各強國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日本受到的震動最大,中日兩國的領導人和軍界精英都深知中日大決戰是勢在必行,都在暗中全力以赴地為這一天做準備。這次中國一下子把軍力推進到三八線,又在日本海沿岸取得了一塊寶貴的領土,以建立一個強有力海空軍基地,名正言順地在日本海部署強大的海空軍力量。這對日本軍方的威懾是不言而喻的。
三個月後,當朝鮮勞動黨中央和政府經過大改組,新政策也得以順利推行,經濟已開始緩慢恢復。禍國殃民的大獨裁者金政直,不但被不光彩地送進了墳墓,不久就被認清其真面目的朝鮮人民徹底唾棄。事變的轟動效果、戲劇性的發展均已成為過去,各國開始分析和總結這一事變的影響。
美國中央情報局的關於朝鮮事變的一份秘密報告,其中有幾段頗為精彩:
“王剛首先穩定了軍方,又在軍方的全力支援下,以雷霆萬鈞的鐵腕掃除了積習已深的官場貪汙腐敗之風,再以反腐敗省出來的鉅額經費推動經濟發展和增強軍力。中國人在這個世紀之初,居然發明了金龍電池,又會發現一個巨大的純金礦,對王剛來說簡直是有如神助。中國的經濟實力得到了強有力的增長。在此背景下,王剛在事變之初就發兵突入朝鮮,一下子把朝鮮納入了中國的勢力範圍。可以肯定中國的行動是有預謀的,否則不可能如此迅速而準確地作出無暇可擊的部署。可以預言,即使事變的領導人想倒向韓國,也將被王剛斷然制止,儘管付出的代價會大得多,但決不會動搖他的決心。…
“中國三軍在處理這次事變的軍事行動中,顯示的實力大大超出了我們的估計,收集的情報足以供我們仔細研究很長時間。我們必須儘快作出判斷。中美近年來結怨甚深,對這個潛在對手判斷的失誤,將給我國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
“這次是王剛親自指揮的一次大演習,使中國第一次主動地把軍事力量擴充套件到國門之外,標誌了中國領導層軍事戰略思想的重大轉變,開始採取了更有進取心的外交政策。受到成功鼓舞的王剛,下一步將把實戰物件指向誰呢?”
俄國在事變中遭受了微不足道的損失,朝鮮聘請的俄國軍事專家和技師基本上遭解聘,基本上得不到武器訂單了。可是得到的利益是極大的。否則讓美國人佔領朝鮮的話,俄國就要直接面對美國軍事力量的威脅,因為朝鮮與俄國有16公里的邊界呢。這次他們又是未出絲毫的代價。
朝日新聞的評論員的文章真可謂一針見血:“在上一世紀的朝鮮戰爭中,最大的贏家是前蘇聯。前蘇聯沒有直接出手,而它的頭號死對頭-美國卻受到了沉重打擊,其東方的戰略態勢得到了明顯的改善。由於美陷在朝鮮戰場,削弱了它在其他戰略方向的力量。美的全球戰略和國際聲望受到嚴重打擊。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在長達四十多年的與資本主義陣營的對抗中贏得了一個重要的回合。而蘇聯是在沒有付出重大代價的情況下撈到這些好處的。另一方面,朝鮮戰爭打消了中美在相當時期內接近的可能,使得中國更靠攏蘇聯。”
王剛從戰略層面分析了處理這次朝鮮事變的意義:外交政策必須與國家的戰略利益緊密結合,不但要抓住機會,甚至可以創造機會。一旦機會來臨,則要以果斷的行動來實現戰略目標。這次在王剛的領導下成功地處理了突發性的朝鮮事變,極大地改善了我國所處的不利的戰略態勢。也大幅度地提高了王剛在軍內和高層領導中的地位。中國的高層領導為此反覆探討了建國以來外交政策的成敗得失,中國的外交政策將有新的突破。
第七節 印度洋畔
三月下旬,外交部禮賓司的一份報告引起了王剛的注意,報告的大意是,坦尚尼亞人民黨主席姆尼拉來華訪問,要求會見王剛主席。姆尼拉是在清華大學畢業的,近些年來被坦尚尼亞媒體譽為政界的一顆明星,稱讚他勤奮好學、實幹精神很強、有遠大的抱負。認為他極有可能在四月底的大選中獲勝,成為新任總統。姆尼拉對我國極為友好,這是他的第四次訪華。他在清華大學的同班同學宋立強現為39集團軍117師師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