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夫主義在俄奧矛盾中並非主角,和奧斯曼對保加利亞人不一樣,奧匈對克羅埃西亞小弟還是很不錯的。哈布斯堡協助克羅埃西亞人在匈牙利內部達成匈克妥協,依賴克羅埃西亞總督統治波斯尼亞,佛朗茨大公還想搞奧地利合眾國,拉斯拉夫人壓制馬紮兒人。然而俄奧矛盾不可調和在於,奧地利自被趕出義大利以後,唯一的擴張方向就是巴爾幹,而巴爾幹對俄國也是至關重要,自大博弈和日俄戰爭失敗後更是如此。在列強衝突中,泛斯拉夫主義確實只是幌子。如果巴爾幹都是希臘人,俄國人也會來保護教友的。泛斯拉夫主義就是一個典型的民粹。”萌總裁道,“我們的最大依仗,就是歐洲這種亂七八糟的關係。”
卡特麗娜卡芙公主笑道:“是的,原先我也覺得很亂,這麼小的地方,卻又這麼多的國家,這麼多的民族,這麼多的派別,現在想來,的確是一件好事情,說明了一點,無論哪兩個國家,都很難真心走到一起去。”
萌總裁點頭道:“是這樣的,早在19世紀早期的希臘獨立戰爭時,沙俄的這種民粹就已經出現。歐洲所有大國除了法國,政府一開始都不想希臘,但是人民都要求支援希臘。英法主要表現為基督教救世和人道主義,法國還去了大批志願者,類似西班牙內戰的國際縱隊。沙俄就是東正教正統思想和泛斯拉夫。這種政府和民間的矛盾,深刻影響了國際局勢。奧斯曼對希臘鎮壓太殘忍,再加上希臘對沙俄的遊說。最終三大國互相妥協,共同干涉希臘。在克里米亞失敗之後,泛斯拉夫越演越烈。東方危機爆發就是因為泛斯拉夫。如果沒有沙俄的支援,保加利亞,黑山等等就算敢革命,在英國的幫助下,奧斯曼也是有能力應對的。沙俄一再以泛斯拉夫為口號干涉巴爾幹。”
泛斯拉夫在人民之中的起源是團結,革命,自由的想法,應該表揚。
但是,沙俄越到後期,越不反對所有斯拉夫人民團結在沙皇領導下,已經是**裸的大國沙文主義了。
德國試圖稱霸世界。德國無論從外交還是戰爭準備來看,已經嚴重違背了大國平衡的原則。
夾在一堆大鱷之中的華國在歐洲和亞洲中間地塊,的確很有機會。
【1253 日本發表宣告】
就在德國發表了宣告,支援日本之後,伊藤博文也立刻透過德國的報紙,告訴整個歐洲,華國是怎麼樣的一個國家,顛倒是非,把華國將他們從朝鮮趕出去,說成是他們從來沒有到過朝鮮。
“日本人真的會耍無賴,簡直是流邙國家。”卡特麗娜卡芙公主氣憤道。
萌總裁只是淡淡的一笑,“算了,不要去想這些不愉快的事情了。今天是不是可以見到西班牙國王阿方索十二世了?”
卡特麗娜卡芙公主哦了一聲,“是的,陛下,這次說起來還真的要多虧了之前在義大利見過一面的西班牙王后瑪利亞克里斯蒂娜,是她的幫助,才讓我們獲得了這次機會。”
“的確是這樣,這是我們為數不多的能夠見到歐洲國家君主的機會!”萌總裁對這個結果很滿意,不管有沒有收穫,能夠直接見到一個國家的君主,至少是一個不錯的機會。
“還不止,聽說,這個阿方索十二世是一個沒有多少能力的人,最關鍵的是,我們能夠見到他們的宰相安東尼奧卡諾瓦斯德爾卡斯蒂略。”
在1868年革命中,阿方索十二世的母親被廢黜。
他被母親帶離西班牙,在巴黎、維也納和英國接受了良好教育。伊莎貝拉二世於1870年正式宣佈退位,希望此舉能幫助阿方索重獲王冠,但是西班牙議會選擇了義大利國王維托里奧伊曼紐爾二世的兒子阿梅迪奧德薩伏依來充當國王。
阿梅迪奧德薩伏依在即位後被卡洛斯戰爭、共和主義者的活動和貴族集團的內訌搞得焦頭爛額。
1873年,阿梅迪奧德薩伏依在混亂的局勢下主動退位,為阿方索十二世的上臺掃清了障礙,波旁王朝得以復辟。
1874年12月28日,保皇派將領阿塞尼奧馬丁內斯德坎波斯發動政變,宣佈阿方索十二世為西班牙國王。
阿方索十二世於次年(1875年)回國正式執政。
阿方索十二世於1876年最後鎮壓了卡洛斯派的暴亂(所謂第二次唐卡洛斯戰爭)。
卡洛斯系的繼承人小唐卡洛斯(他自稱卡洛斯七世)被擊敗,從此卡洛斯派再未能對西班牙王位構成威脅。
在同一年,阿方索十二世命令議會起草新憲法,以圖在西班牙政治生活中引入英國式的兩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