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往來吧?”
李孝恭小心翼翼地回答:“是。太子、秦王、齊王等,和侄臣都有書信上的往來。侄臣常年在外,家裡人更是得到了太子和秦王的諸多照顧,侄臣也是感激不盡。”
李淵伸手輕輕拍了拍李孝恭的肩膀:“你不用多想,朕只是想知道在你們這些兄弟之間,是怎麼看待太子和秦王的,你據實說就是。”
“是。”李孝恭穩穩心神,想了想,在心裡措詞想的差不多了,才小心回答:“太子對侄臣一直如長兄般親切,侄臣也一直是以兄侍之;秦王與侄臣在軍事上多有相同見解,我們之間談論最多的也是戰役的打法,似乎……惺惺相惜更多一些。”
“一個是兄,一個是知己……”李淵苦笑了,怎麼想怎麼不是滋味,自己的兩個兒子都太出色,雖然各自出色的地方不一樣。唉,這也是一件大難事。
李孝恭是個很聰明的人,李淵的突然發難也只讓他驚愕了一小會兒,他很快就從中清醒過來,一旦清醒過來,李孝恭的第一個念頭就是趕緊跑,離開長安。開什麼玩笑呀,跟敵人打仗拼命是人生一大快事,攪合到儲位之爭裡可就是人生最大糊塗事了。不過,暗地裡想了想,李孝恭突然發現,他似乎更親善打出來的秦王,而不太願意靠近那位溫文爾雅的太子……
李淵仰頭看看蒼穹,帝位最考驗人,如何抉擇,真是太難了。不過有一點李淵很清楚,大唐初立,政務上的事沒有軍事上的事重要,因而,立下軍功的將領也會被人高看一眼,而帶領這些將領的李世民,在軍中,在民眾的心目中,地位真的超過李建成了。看來,有些事真的不能再來回思慮了。
只是,李建成這些年在自己身邊兢兢業業,上安群臣,下撫百姓,做的也很出色,不能因為沒有軍功,就對這些功勞視而不見。再說,治理天下不是打仗,打仗的能耐用在治理天下上,反而會適得其反。
瓦崗三年 第三百一十五章 病因
第三百一十五章 病因
“陛下……”高庸遠遠地站在涼亭外。伸直了脖子高聲喊李淵。
李淵從沉思中驚醒,看了一眼似乎什麼也沒明白的李孝恭後,才衝高庸招招手,高庸趕緊一溜小跑的來到李淵面前。
“回稟陛下,老奴回來了。唐將軍沒啥大礙,只是哀傷過度,不思飲食,才有了一點點微恙。御醫說了,靜養兩天就沒事了。唐將軍讓老奴代她給陛下請安,說讓陛下操心了,實在過意不去,明兒就過來拜見陛下。”
唐瑛已經好幾天沒來宮裡見駕了,連李淵派人去找都沒來,說是病了,不想動。李淵放心不下,今天一早就讓高庸帶了兩個御醫去給唐瑛診脈,一定要得到一個實情。眼下聽高庸說唐瑛並無大礙,李淵點點頭,放下了一點心事。
李孝恭對這個能讓皇帝派御醫去看病的“唐將軍”還是有點好奇的,但他並沒有多事的衝動,而是依舊低眉垂目。仿若沒有聽見高庸的回話。該他知道的皇帝能讓他知道,不該他知道的,什麼也別知道才是最好的。
李淵回頭看了看神色淡然的李孝恭,想了想,和藹地讓他離去,看著李孝恭的身影消失後,李淵才衝高庸招招手,向內殿走去。高庸趕緊躬身碎步跟上。
“唐瑛真沒什麼?她不曾有埋怨朕的神色?”確定身邊沒有其他人了,李淵才問高庸。
高庸似乎沒聽明白李淵的問話,愣了一下才搖搖頭:“沒有。陛下,老奴只看到唐將軍眼圈發紅,神情呆滯,半靠在榻上,不想說話。老奴提到陛下對她的關心,唐將軍露出一絲苦笑,眼中有些感激,也有些愧疚之色,別的,也沒什麼。”
李淵緩緩地點點頭:“朕沒想到她對道玄如此關愛……唉。”
高庸想了想,又回道:“老奴私下也問過服侍的人,他們倒是告訴老奴,說唐將軍開始兩天老哭,一個勁地埋怨自己未成堅持請命去幫淮陽王,哭著說,如果她在當場,一定不會坐視淮陽王孤軍作戰至死。”
李淵聽著聽著,眼角溢位一顆老淚。當初他沒有應唐瑛所請讓她去幫李道玄,一來是私心作祟,得力的兒子們都派出去打仗了,身邊沒兩個能讓他寬心的人,因此想留下唐瑛陪陪他;二來,也是想讓唐瑛這個女子儘快從以前的生活中脫離出來,為以後的生活打下基礎;三來,他真沒想到李道玄會以這樣悲壯的形式戰死沙場,本不該發生的悲劇呀。
史萬寶,朕一定要你好看。在心裡惡狠狠地罵了一句後,李淵卻又是一聲長嘆。他不是不想處罰史萬寶,但史萬寶不是尋常將領,他不僅在長安有大俠之稱,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