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肚明,所以七百年前他主動放棄了提升的機會,而讓他人先行一步。因為牟尼佛知道,即使他有為了自己考慮的意思,恐怕佛門二聖的化身寶幢如來、菩提道人也不會同意。與其到時候面子上尷尬,還不如自己推掉為好。
此外,更關鍵的一點是,牟尼佛知道佛門靠著轉化功德、氣運造就的一系列準聖高手,可並不是永久的。
如果佛門在下一量劫當中安然度過了,損失不是很大,取得了上天給予佛門的一線生機,那麼還存活的佛門中人,他們的身上靠著功德、氣運提升的實力就是天道對於他們的獎勵,實打實的固化。
但是佛門如果失敗了,受到了重創,損失巨大,應了下一量劫的劫數,那麼即使有佛門中人存活了下來,那麼他們身上靠著功德、氣運提升的實力,也會因為佛門整體的崩潰而消散,一下子被打回原狀。
自從上次佛門戰敗後,尤其是出了姬慶這麼個佛門大敵的情況下,牟尼佛對於佛門的未來不怎麼看好,所以這種未來極有可能消失的實力,還是不要為好。
牟尼佛加入佛門後,藉助佛門崛起進而大興的過程,牟尼佛的實力也是大增,之前即使與洪荒老牌兒準聖鯤鵬道人也能一戰,就足以看得出來他進入佛門後的成長。這些實力可與靠著佛門二聖秘法提升的實力不同,已經徹底的與牟尼佛一體,受到了天道的承認,日後即使佛門崩潰,牟尼佛頂多身上的氣運有所失去而已,實力卻並不會減弱。
所以,對於牟尼佛來說,加入佛門後獲得的一切已經足夠了,憑藉著可以與妖師鯤鵬一戰的實力,他自信下一量劫也能安然無恙的度過去。
關鍵的一點就是,下一量劫中牟尼佛要如何選擇。
牟尼佛成為佛門總教主之後,自身獲得了好處的情況下,對於佛門的發展也是貢獻出了巨大的力量。雖說他與佛門之間現在不存在欠不欠誰的問題,但是牟尼佛與佛門之間的因果還是存在的。
牟尼佛本不是忘恩負義、說翻臉就翻臉的人,為了安心一點兒,即使為了不讓洪荒中人說他翻臉不認人,他也要繼續待在佛門一段時間,至少下一量劫當中他要盡力為佛門一戰,直到他覺得可以結束彼此間的因果為止。
當然,這其中的風險是很大的,如果時機抓不好,也有隕落的危險。自然,這一切還得看牟尼佛自己把握,也看牟尼佛的氣運和玄門一方的態度了。
直接返回玄門或者退出佛門自然可以,但是就太勢力了,這種想法只在牟尼佛腦中轉了一下就被牟尼佛扔掉了。最終,他還是決定按照之前的想法,在儲存自身的情況下幫助佛門,了結與佛門最後的因果,直至他離開。
相對來說,參與佛門東遊之行讓佛門真正實現大興的人物之一至尊寶,比之牟尼佛就乾脆了一些,取巧的辦法提前收回了本來要代替至尊寶坐鎮佛門的分身鬥戰勝佛,了結了與佛門的因果。
實際上,這也是佛門給出的機會,如果佛門當時沒有攻略東勝神州,恐怕至尊寶想要了結與佛門之間的因果,也得等到佛門真正衰落之時才可以。那時候正是下一量劫之際,對於猴子可是有著不利的因素。所以,因果還是儘早了去,不要拖到大劫這種危險的時期。
牟尼佛的淡然,以及牟尼佛未來的選擇,寶幢如來和菩提道人多少能夠判斷出來,對於牟尼佛提防之心雖然有,但他們至少認為牟尼佛再怎麼樣也不會在未來佛門關鍵的時刻反過來對付佛門,否則的話佛門二聖當年也不會這麼看重牟尼佛,而放心的把牟尼佛抬到佛門總教主的位置上。要知道,佛門二聖的親傳弟子彌勒佛和藥師佛,可都沒有這樣的機會。
佛門二聖及其化身之外的原來西方教弟子,自然不會如佛門二聖這般相信牟尼佛了,他們對於牟尼佛可不止是提防,而是有著擔心的一面,過去還好說,但是佛門危機時刻,即使牟尼佛掉頭一炮也是可能的。
只不過,他們雖然這麼想的,但是牟尼佛七百年前讓他們先行提升實力的作為,還是讓他們對牟尼佛挑不出更壞的看法,對於牟尼佛的感情也頗為的複雜。至於未來如何,他們只能親自去見證了。
佛門戰敗千年後,佛門實力不僅恢復而且暴漲翻倍,佛門靈山之外佛門好似失去了過去的輝煌,但是佛門靈山之內,尤其是極樂秘洞這樣外界難以窺伺的地方,卻是佛門最熱鬧之地。
很多佛門弟子,尤其是佛門提升上來的一干初級準聖實力的佛祖,提升上來的數量很大的大羅級別的菩薩、羅漢們,正三個一群五個一組,談論著佛門大軍什麼時候開出去掃蕩那佛門的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