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2部分

,雖然破舊,卻相當結實,只是大都採光不足,就是白天,裡面也伸手不見五指,不過對於這裡的人來說,總比住草棚茅棚的好。

每條巷子從頭到尾總有一兩個聯通的地方,如同一張大網,又像一塊佈滿溝壑的耕田。各家各戶的孩子們無論大小,都是放養型的,春天玩彈珠,夏天撲畫片,秋天耍陀螺,冬天打雪仗,小夥伴們的腦袋只想著怎樣變著法子玩,那時候你幾乎隨處可見瘋跑著滿頭汗水泥土的小鬼,有時候也會撞著做事忙碌的大人,父母偶爾呵斥一句也無暇顧及了。

當然,這種地形最適合也最容易玩的自然是捉迷藏了,而談起捉迷藏,我就會想起小元。

小元一家不是這一帶的原住民,他和他的母親——一位身體孱弱面黃肌瘦的女人,一同搬家到外婆的隔壁,原來的住戶要去外地,就將這房子租給兩母子了,小元的母親是位非常古怪的人,無論春秋冬夏,她都穿著一身碎花襯衣和薄薄的棕色西褲,每天手裡拿著一把碎穀子招呼著她養的幾隻比她更瘦骨如柴的母雞。她不太愛和鄰居們說話,不過她經常都要靠編制一些竹製品賣錢養活自己和兒子,例如一些掃把,米鬥,斗笠等等。她的臉上總是掛著難以名狀的痛苦,猶如得了暗疾的病人,又像是一直等待責罵的幼童,黃色如小米般的臉龐和青的略有些乾裂的嘴唇都讓人看的非常不舒服,每次看見兒子回來,眼睛中無法掩飾的厭惡和恐懼卻與行動上的體貼關心截然相反。小元母親的說話聲音總是很低,就像是隔著一層頭罩,抑或是從地底發出來的一樣,在熱天中聽起來像將要斷氣的知了的哀鳴。

這女人雖然不喜歡湊熱鬧,但卻經常能聽見她和兒子聊天,但大部分都是她在說而聽不到她兒子回答,不過偶爾可以聽見幾句,因為大多時候白天小元在外面瘋玩,只有晚上,娘兩才在一起聊天。有幾次我起來小解,聽見裡面有動靜,就趴在他們家窗臺下面偷偷聽。

只是談話的內容頗為奇特,甚至讓我費解。

“你放過我吧。”

“你到底還有什麼要求?”

“你究竟要跟我跟到什麼時候,還不走麼?”諸如此類,而小元的回答只有重複的一句。

“不。”

我對這家奇特的母子感到好奇,但那時候的大人們很發對孩子多事,即便是將這些東西告訴外婆或者母親,也頂多只是一巴掌輕輕地拍在我的屁股上,然後玩笑似的一聲訓斥,接著又去忙碌自己手上的事情去了。

五六歲的孩子腦袋只有問號,對什麼都好奇,於是我對小元留了個心眼。

外婆家呆的地方原本是森林,一百多年前清末一些漁民來到岸上,在這裡居住了下來,並把這一代喚作方家場,至於為何這麼叫,大家早已經無法解釋,只是跟著老一輩的人習慣罷了。

這一帶從五歲到八九歲的孩子一抓一大把,所以經常玩耍自然少不了,由於大家家境差不多,都不富裕,窮人家的孩子似乎天性喜歡互相幫助,所以小元沒來幾天,就和大家混熟悉了。

只不過他略有一些怪異。

小元的腦袋很大,而且五官奇特,幾乎是平的沒有一點起伏,遠遠看去如同一個精細描繪了五官的人臉後被吹起來的紅色氣球氣球,大而圓亮的腦殼上點綴著幾根溼潤潤的頭髮,薄而白皙如同被洗衣粉漂洗多次的布匹的頭皮下一根根吸管粗細的紫色血管清晰可見。他的眼睛很小,稀稀拉拉的眉毛幾乎讓人感覺到那眼睛像塞進一個麵糰裡的兩粒豆子。可是他卻還喜歡眯起眼睛說話,鼻子不高,寬而短,還略微向裡塌下去,厚厚的略微向上翹起的嘴唇總是掛著油珠子——小元的母親即便自己不吃飯,也要保證兒子天天有肉有魚,實在太窮了,她就赤裸著雙手到附近的池塘逮一些蛤蟆燒給小元吃,哪怕自己的手被蛤蟆面板分泌的毒液灼傷。所以我們這幫孩子非常妒忌他。而且他不太愛說話,可每次說話猶如一個大人一般,總是教訓同年齡的我們,而大家也對他的話非常信服。小元裸露在外面的面板總是腫脹的成半透明色,如撕扯下來的薄薄的豬皮,手上總是溼漉漉的,每次我握著他的手,老感覺滑膩,彷彿握著一塊肥皂。

幾乎每次玩捉迷藏,他總是能夠找到我們,無論我們躲藏到哪裡——板車下,竹筐裡,小黑屋,還是大樹上,每次自以為躲的天衣無縫,可是沒過多久就被發現了。

而且每次,小元都出現在你的身後,朝著肩膀重重的拍一下,然後冷笑著說:“我看見你了。”

按照規矩本來是被抓到的人去躲,可是小元卻似乎不喜歡躲藏,而大家也樂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