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師兄也是嗎?”宋箬溪笑問道。
“事煩,難以靜心念經,去庵中求取清靜。”鄴疏華雙手合十,眉宇間隱有焦慮。
宋箬溪眸光流轉,笑問道:“師兄又被誰糾纏了?”
鄴疏華嘆了口氣,“到庵中,小僧再同師弟細說。”
“好,師兄請先行。”出了城門,兩車並行,會影響對面駛來的馬車,宋箬溪客氣地道。
“馬蹄會揚灰,師弟先行。”鄴疏華是君子。
“恭敬不如從命。”宋箬溪笑命婢女放下了窗簾,馬車先行一步,鄴疏華的馬車緊隨其後。
桃花已凋落,結出小果子,宋箬溪嚥著口水道:“師兄,桃子熟了,要送幾筐給我。”
靜餘正顏道:“師弟,不要貪口腹之慾,免受其累。”
“師兄,桃子是素的,非葷腥。”宋箬溪道。
“口腹之慾與素葷無關。”靜餘道。
“師兄所言有理。”宋箬溪懶得與她辯。
新茶初沸,靜餘提壺泡好茶,“兩位師弟請飲茶。”
“多謝師兄。”宋箬溪和鄴疏華雙手合十道謝。
“鄴師兄,你的煩心瑣事可以細說了嗎?”宋箬溪端著茶盅。
“家母請太后娘娘為小僧擇一妻房,小僧推脫數次無果,太后娘娘昨日已挑選出十位女施主,命小僧從中挑選一人為妻,小僧皈依佛門,不願沉陷俗世情愛之中,可父母之願,太后之命,令小僧煩憂不已。”鄴疏華愁眉不展。
靜餘口頌佛號,問道:“煩從哪裡來?苦從哪裡來?”
“情情愛愛就是煩,恩恩怨怨就是苦。”鄴疏華答道。
“情而不知禮,愛而不知羞;情之深、愛之深,怨也深,業障也深。汝負我命,我還汝債,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生死。汝愛我心,我憐汝色,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纏縛。”靜餘道。
“父母於子,有大增益,乳哺長養,隨時將育,四大得成。小僧未曾酬報父母生養之恩,要小僧娶妻,乃父母之願,違父母之願,不孝也。”
“舍俗出家,是舍‘小孝’而行‘大孝’。”靜餘道。
宋箬溪輕嗤一聲,道:“世間有四種恩,甚為難報。一母二父三如來四法師,供養此四種人,得無量福。供養父母尚在供養如來之前,究竟哪個是小孝,哪個是大孝?”
靜餘語噎,這的確是經書所記載的。
鄴疏華若有所思。
“《善生經》上也寫道:‘夫為人子,當以五事敬順父母。供奉能使無乏;凡有所為,先白父母;父母所為,恭順不逆;父母正令,不敢違背;不斷父母所為正業。小孝尚不能盡,何談大孝?”宋箬溪眸底笑意一閃而過,狡辯誰能辯得過她?
鄴疏華微微頷首,道:“師弟聰慧,請幫小僧想個兩全之法?”
宋箬溪哂笑道:“世間難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鄴疏華沉默不語。
靜餘微微垂瞼,撥動手中的念珠,嘴裡小聲地念著經文。
宋箬溪將杯中茶水一飲而盡,道:“師兄,成親是不會妨礙你修行的,《須摩提女經》曾記載,佛弟子王舍城美女須摩提,遇信奉外道的滿財長者子求婚,往問佛陀,佛謂須摩提女若嫁與滿財家,當‘大度人民不可稱計’。須摩提女依佛教敕出嫁,後來果然感化大家及滿財城多人皈信三寶,受佛稱讚。”
靜餘皺緊雙眉,眼中露出一絲迷茫。
鄴疏華沉吟片刻,道:“《華嚴經》卷七五上妙德女因摯愛修菩薩行者威德主太子,求為其妻,而生大功德,雖以愛染心,供養彼佛子,二百五十劫,不墮三惡道。”
“《惟日雜難經》也說了,‘有婦不得道’,還說菩薩娶婦有四因緣:一者‘宿命同福’,謂前世已結就夫婦之緣;二者‘畢罪’,謂以結婚形式償還宿債;三者‘應當共生男女’,謂有共同生兒育女的業緣;四者‘黠人娶婦疾得道’,意謂有智者結婚,反而能成助道之緣,如釋尊之娶婦,及符合修秘密雙運道因緣的婚配,就有助於道。”宋箬溪不太喜歡聽人唸經,但是無聊時喜歡看佛經裡的故事。
鄴疏華眸色清亮,展眉一笑,口頌佛號道:“謝師弟指點迷津,小僧知道該怎麼做了。”
“能解師兄疑惑,是我的榮幸。”宋箬溪笑道。
正文 第一百零七章 欺人太甚惹怒火
鄴疏華的惑是解了,靜餘卻陷入深思中,急需靜坐參悟,雙手合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