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部分

”三個大字;第二行是廣東省委原第一書記任仲夷2001年的手書“要以史為鑑,千萬不要讓*的悲劇重演”;最下一行的中間是《*中央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中有關“*”的那段文字,兩邊分別是毛澤東和*的石刻像及與*有關的一些場面的石刻。一進塔園,那種凝重和沉重,就讓人有些透不過氣來。拾級而上,先後有“史鑑山屋”、“警鐘長鳴”、“石筆書史”、“心《我的父親*》、《你所不知道的劉少奇》等書的封面,被製成影雕作品置放於“史鑑山屋”前 2007年3月11日攝“安息園”的石壁上雕刻的“*”中施酷刑的記錄 2007年3月11日攝碑永聳”、“慟石志恨”、“寶塔思安”、“碑廊銘史”、“安息園”等13個組成部分。《我的父親*》、《你所不知道的劉少奇》等書的封面,被製成影雕作品置放於“史鑑山屋”前。“*博物館”只是塔園風景區中的一個部分。據說,2003年,汕頭市的一位領導給塔園的實際運作者彭啟安送來香港出版的《*博物館》(天地圖書有限公司、新大陸出版社有限公司1995年初版)上下冊,本想讓“史鑑山屋”收存,彭啟安卻把全書29萬字1100幅圖片,變成了623塊60厘米×40厘米的黑體石材影雕,陳列在專門為其建成的天壇形建築——“*博物館”內。仿照書內文的結構,博物館也分起源館、造神館、“大批判”館、奪權館、“文攻武衛”館、文藝館、“再教育”館、高層內幕館、冤案館、經濟館、正氣館、終結館等12個館。

與“*” 有關的近百種書籍以及毛澤東像章及紅衛兵、糾察隊袖標等近300件實物,也陳列其

中。

有人說,要讓“*博物館”成為“*”永久的墳墓。在塔園參觀的時候,這種感覺自始至終。因為來去匆匆,而塔園“*博物館”的內容相當浩繁,我想找一點資料帶回。果然,在“史鑑山屋”,就有好幾種有關“*博物館”的出版物出售,我挑了兩種最新的版本,計50元,沒有還價就裝入包內。正欲出門,書攤攤主、那位乾瘦的老伯又拿出另外兩本舊版的《塔園留蹤》遞過來,我正要開口,老伯低著頭並不看我,語音清晰而明確:“送給你了!” 我當時在想:既然是“*博物館”,塔園的佈局和規劃,似乎還可以更“*”蒙難者英名記錄 2007年3月11日攝塔園風景區中的天壇形*博物館建築 2007年3月11日攝精緻、更完善一些:實物還可以更多一些;13個組成部分之間的劃分還可以再斟酌;每一個部分的設計包括整體的規劃設計還可以加入更多的藝術性和思想性,可以更經典。臨下山,忽然刮來一陣風,揚起一地塵土,把我的思緒打斷。想到運作者們所處的環境和遇到的實際困難,還有他們過人的勇氣和精神,再如此苛求,我於心不忍。

鐵西區的記憶

第一次到瀋陽市鐵西區,看到“鑄造博物館”幾個大字,於鑄造業完全外行的我,並沒覺得有什麼。待走進由原瀋陽鑄造廠大型一車間即翻砂車間復原、建築面積萬平方米的博物館裡,高31米、長24米的超大型建築結構,轉盤子、碾砂機、燜火窯等鑄件工藝流程實物排列,芯盒、風鏟、砂箱、耐火管、鉛粉、風衝“鑄造博物館”門前 2009年3月5日攝34 鑄造博物館內景 2009年3月5日攝鑄造博物館內當年牆上宣傳畫 2009年3月5日攝子等各式各樣工業元素點綴在牆……形象再現的鑄造廠車間工人生產時的場景,不由得不被深深地震撼。瀋陽是我國著名的老工業基地,我國第一臺車床、第一臺變壓器、第一臺壓縮機、第一臺水下機器人等數百個“新中國第一”在這裡誕生,曾經創造了中國工業史上的諸多輝煌。而該市鐵西區,有“東方魯爾”之稱,鼎盛時期,全市99家大中型國有企業有90家在這裡落戶。按照“南宅北廠”的城區佈局,鐵西區建設大路以北為企業聚集地區,工業遺存異常豐富,跨越日偽統治、解放戰爭、國家“一五”和“二五”等近百年的歷史時期。瀋陽鑄造廠始建於1939年,其前身是日本高砂製作所。瀋陽解放後,工廠多次更名,直到1956年修建了該廠,並定名為瀋陽鑄造廠。當時鑄造廠佔地面積33萬平方米,職工人數多達5800人,號稱當時亞洲最大的鑄造企業。鐵西區的南部,贊工街2號,曾經是聞名全國的工人村,始建於1952年9月。“樓上樓下,電燈電話”,不僅是對鐵西區“工人村”的生動寫照,也是當時人們理想中的共產主義社會生活圖景。“一五”期間,隨著國家大規模經濟建設高潮的到來,產業工人隊伍不斷壯大,瀋陽市投資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