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67部分

認可的。

“那好,我這就修書……只是活動打點需要銀子,這我可沒有!”

“大約多少?”

“偏僻之地縣令,有個一兩千兩足矣。”

“我讓人做事,一向從寬,我給你三千兩銀子。”俞國振道:“事成之後,你推周宜興的事情,我可以秘密贊助三萬兩。若是需要更多,也不是不可能,只不過,到時還得答應我一些條件了。”

張溥毫不猶豫地點頭,三萬兩雖然仍有不足,但他深信,到時只要再許與重利,俞國振肯定會出更多的錢。

想到這,他又有些擔憂:“濟民。那個田常,你真將他扔海里了?”

“現在還沒有,他要去會安見識一下。”俞國振淡淡一笑:“誰都知道,我們欽‘州可是蠻荒之地,總有瘴癧,所以得個急病什麼的總是難免,他的僕從也紛紛感染時疫。只有兩三個回去哭訴。”

此語說出,張溥覺得身上有些發冷。

俞國振甚至不需要特意地安排,田常他們可不會顧及什麼個人衛生問題。到了會安之後,安排人引他們去沼澤河溝轉轉,然後被蚊子叮個幾回。再喝點生水什麼的,虐疾來了隔離,死得差不多了再用點金雞納霜,一切自然而然,全無下手的痕跡。

張溥當然不知道這一點,他猶豫了一下,就象沒有向俞國振示警田國親已經看中了俞國振的財產一樣,他也不準備為田常求情。

外戚、閹宦和清流,雖然本質上是一樣的,都是依附於朝廷這棵大樹上吸血的寄生蟲。可彼此間還是有競爭的。張溥為了挺起周延儒,必然會向田國親求助,甚至還得打點內廷的曹化淳等,但只為了一個已經惹怒過俞國振的田常而開口,張溥還沒有無私到這種境界。…;

他現在想的。是如何修復一些與俞國振的關係。

沉吟了一會兒,他道:“濟民欲修大典之事,似乎還有不妥。盛世修典,乃是朝廷大事,濟民如此做,未免有逾越之譏。”

俞國振笑道:“此事我只管出錢。別的事情一概不問,暫時由盜泉子主持,癸泉子、宋先生、萬先生等諸位夫子相助。癸泉子道長建議,我們所修為《三皇寶典》,共分《神農典》、《伏羲典》、《黃帝典》三大部,我聽得覺得有些道理,但此事我是外行,還得多徵詢眾人意見。天如兄知道此事就成了,自然,若有不得志的飽學鴻儒,天如兄也可向我推薦。”

張溥笑著應下,卻看了萬時華一眼。若是真再向俞國振推薦飽學鴻儒,在新襄呆久了,幾頓紅燒肉一吃下來,只怕也和萬時華一般成為俞國振的死忠吧。相當初,自己委託萬時華來覷視俞國振在新襄虛實時,還自以為得計,佈局宏擴所謀深遠,卻不想是平白為俞國振送來一個人才!

協議既成,這一頓飯便賓主盡歡。新襄的餐飲發展得也很迅速,為了讓虎衛所吃的罐頭食品能夠兼顧營養與口味,也為了滿足俞國振口腹之慾,來到新襄的各流派廚子們聚在一起專研,象是味精之類的,俞國振早就弄出來了,每趟從青島口回來的船上都裝著大量幹海帶,便是味精的原料。至於胡椒、辣椒、花椒等調味料,在新襄也是絕對不缺的。俞國振宴客,廚師們當然要拿出全部的本領來,吃得張溥讚不絕口,只恨肚皮不夠廣闊。

他吃完之後,萬時華引他回住處,兩人行在大街上,張溥臉上的笑意就淡了。

“茂生兄,你當真要跟著濟民走下去?”到了小區入口處,張溥問道。

“天如,《禮記》你比我熟,你說,是大明別的地方還是新襄更接近於《禮記》中所載的大同?”萬時華轉過臉看著張溥。

“此為俞濟民蠱惑人心之地,他自然……”

“我不想聽你在背後詆詬南海伯。”萬時華打斷了他,辯論他不會是張溥的對手,因此自顧自說下去:“我們都是讀聖賢書的,聖賢說要大同,我們便都贊成要大同,但天下如何才能大同?《禮記》裡未曾說過,聖人說克己復禮是為仁也,也只是仁而不是大同。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大同如此好,可就是聖人都說不清如何能至大同!”

“直到來了新襄,我才知道,原來大同真有可能。大同不是說出來的,而是做出來的,南海伯常講,不要只聽一個人說什麼,更重要的是要看他做什麼,閹黨、外戚、清流,皆是如此……天如,請吧。”

說到這裡,萬時華覺得沒有必要再與張溥說下去了。

或許明天,張溥就會主動要求搬出他家吧。

(求月票啊求月票)。)

四三一、塞外飛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