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看到傅宗龍,心中大樂。李標這些臣子連個安心懶覺都不給我睡,好容易等到大雪紛紛的日子,我終於可以名正言順的宣佈免朝。但是還是給他們鬧了起來,十幾個大臣在宮外求見,我總不能置之不理。他們一開口,我就知道他們要說什麼。正想著怎麼說服他們的時候,傅宗龍進來了,正好給我送來一個擋箭牌。他是兵部尚書,這件事自然交給他處理,今日也給他一個舌戰群儒的機會。
“傅愛卿平身,四位大人說的事情跟你也有些關係,你也在旁聽聽。”
“是,臣遵旨!”
箭在弦上不得不,李標他們也顧不得那麼多,站出來繼續道:“皇上,老臣以為兵者兇器也。韃虜猖狂於遼東,本應集結大兵平之。然皇上在應允與韃虜和談時亦曾言‘攘外需安內’,今國內未安,遼東便興兵,老臣以為大不妥當,也與皇上當日所言相悖。大明國之未安有三,其一民窮賦重,其二官庸吏貪,其三衛所敗壞。此三事不治,都有動搖大明根基之虞。陛下當以此三事為重,兵精糧足則遼東自平。”
李標說得慷慨激昂,話語一落畢自嚴又接著上:
“臣雖不懂兵事,然臣卻知國庫無力支撐遼東用兵。崇禎四年廣寧失守,撫卹用的卻是皇上的內幣,國庫毫無半個銅子剩下。此後三年,當屬皇上仁德,以內庫補充太倉之缺,方使國庫用度基本持平。然內庫乃無水之源,內外清空後,何以應對明年!且五年起,皇上辦銀行共納四五百萬兩白銀,悉數用於江南船廠。船廠造船用於朝廷,短期未見其效,然京中富戶一旦用銀,太倉以何兌換?!銀行困頓則民亂紛起,朝廷亦失臉面,失信用,失民心。遼東一旦開戰,出關將士安置費用,戰死士卒撫卹銀兩,慶功恩賞,戶部無從所出。即便平定遼東之後,賑災復產亦要大量銀兩,否則,遼東又亂!臣實無計可施,故請皇上不可輕易開戰。”
畢自嚴躬身說完,倪元璐順著補上道:“微臣亦有折稟奏,袁崇煥之前來報,錦州出城救援兵敗皆因祖大弼擅自出戰,臣歷年來屢屢彈劾遼東邊將驕橫,在邊地不法。這一次更是膽大妄為,致使關寧鐵騎受損。臣以為,戰爭勝負之道,不但在於兵精糧足,也在於上下聽令,否則各將自行其是豈有不敗?!且平遼乃去國之大患,如滅虜之後,諸將尾大不掉亦非大明之福,是以微臣為遼東之大計,請皇上先行整兵而後徵遼。”
我不置可否的咳了一聲,換了一個坐姿後示意傅宗龍道:“傅愛卿,你是兵部尚書,你怎麼看他們的意見?”
傅宗龍沒有想到皇上會毫不客氣的將事情擱在他頭上,他自己原本在這件事上還持慎重態度,但在皇上希翼的目光下,他不得不言辯護:
“回稟皇上,臣不敢苟同三位大人的意見!”
“好,你說!”
傅宗龍組織了下言語後道:“其一,女真乃我大明心腹大患,每年耗費大量糧餉。要想迅平遼,則不能坐觀其大。出使朝鮮,會結蒙古都是為削其兩翼。如不壓制韃虜,待其東吞朝鮮,西並蒙古,則大明舉全國之兵,耗歷年之存糧也難剿除!是以整順內政之際,亦當壓制女真!”
畢自嚴皺眉道:“這隻怕傅大人在危言聳聽吧!”
傅宗龍微微一笑道:“下邊我便要說畢大人提的問題,其二,如果坐看韃子困守大淩河,而我軍毫無舉動,韃子只需派一偏師便可佔據遼西一帶的蒙古部落。長城以外的蒙古如悉數投降於女真人,則韃子的兵鋒可從廣寧到大同之間隨意侵入。長城邊防敗壞,已是滿朝皆知。韃子來犯內地,燒殺搶掠,民間損失不可勝數,朝廷亦防不勝防。與遼東一鎮耗費相比,重修長城,整治兵備所需更多。這一點,畢大人比在下計算得清楚。”
“其三,我大明立國數百年,從未有武將割據為亂。遼東諸將雖有些不法之舉,但都能全力抗虜。如今袁崇煥總理遼東,諸將悉數聽令,平遼之後再行調任,並無尾大不掉之後患。萬曆年間,戚繼光東南滅倭,北面抗虜;李成梁鎮守遼東數十年,子孫遍佈軍中,其二人又何曾有機會要挾朝廷?!如今諸將可有他二人之功?!將領稍有跋扈,小節也,滅遼大利也,不可因小節而失大利!臣已說完,還望皇上明鑑!”
“皇上”他三個大臣還想反駁,我打斷他們道:“好了,傅愛卿的話你們也聽見了,非朕要窮兵黷武,而是韃子亦不敢受制於我大明,必然會烽煙再燃。此時已非我大明一廂情願想和便和,人家打上門來了我們卻要和談,大明的臉面何存?!你們的心思朕明白,但事非得已,你們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