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也醒悟過來。皇上說了這麼多,自然不會是要說自己是**之君,按著皇上兩漢、兩晉、兩宋的說法,皇上自然是自比中興之君了。再者,崇禎八年的景況比起天啟年間要好了不知多少,說是中興也不逞多讓。他們紛紛齊聲道:
“陛下中興大明,臣等願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說了這麼多,我要的就是這個效果。聽到他們喊完我也鬆了口氣,道:“各位愛卿都起身吧,朕是要中興大明,但朕還要考慮的是子孫後代以後如何!太祖到朕兩百餘年後可以中興,但兩百年後呢?!光武帝中興後為什麼漢獻帝無法中興?!朕要鞏固大明的基業,單純靠祖宗的家法是不行的。待朕平定了遼東之後,自然會進一步改制。而立儲也在朕的考慮之中,選賢君是朕之心意,若是晉惠帝這樣的白痴,既是嫡長朕也不立,這點你們都要明白,對於大明長遠有利的事情,朕是不惜一切去做的!夫全一人者德之輕,拯天下者功之重,棄一子者忍之小,安社稷者孝之大。所謂取輕德而舍重功,畏小忍而忘大孝。聖賢之道,豈若斯乎!”
曹珖道:“但是陛下大皇子年幼聰慧自不在此列!”
“朕所思慮的不是一代而已!這立了太子對於皇子們而言也不是什麼好事。朕看史書曾有人言:‘蓋一立太子,眾見神器有屬,幻起百端。弟兄既多所猜嫌,霄小且從而揣測,其懦者獻媚奉迎,以陷於非;其強者,設機媒孽,以誣其過。往往釀成禍變。遂至父子之間,慈孝兩虧;家國大計,轉滋罅隙。’說的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