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的疆域已經擴大到1890萬平方公里,加上海外保護地的擴大,陸軍總員編制最低限度也必須是在270萬的規模,中央陸軍佔65%,巡防軍佔35%。
為了迎接最為殘酷的世界戰爭,宋彪突破了下面這些人根本不敢突破的一些慣例限制,取消了整編師的設定,部分採取三級制度,中央陸軍為一二級部隊,巡防軍為二三級部隊,巡防軍開始增設更為主力的部隊,佈置在邊疆地區,分減中央陸軍的壓力。
中央陸軍的一二級部隊編制都保持在正常的2。2萬人的規模,裝備水平大體相近,基本上就等於所有部隊都全面向正規的主力部隊發展,只要是中央陸軍編制都屬於主力陸軍,以日常訓練和考核成績為一級部隊的指標,每年額外有一部分可以自行呼叫的補貼。
隨著現代裝備的發展,陸軍的後勤補給和快速機動作戰都會質的提高,帝國陸軍不在需要依靠增加數量來彌補輕機動快速作戰中的火力缺陷,宋彪還是將帝國陸軍的每一個步兵師都保持在2。2萬人的規模,思路還是想要強化步兵師的總作戰力,減少部隊的編制數量,在戰爭期間透過擴大連隊一級的數量,迅速將每個師擴大到五萬人的規模,三到五個師就能擴大為一個集團軍。
這樣的好處是在戰爭時期不用大量增加番號和新編制部隊,這是蔣介石在內戰和抗戰中最大的失誤之一。說明蔣委員長還是完全不懂軍事,增加一個番號,增加一個師級編制就需要一大批久經鍛鍊和考驗的高階軍官團隊,如果不能做到這一點,即便增加一個師的編制,卻只能抽調一幫能力不及格軍官擔任將領,哪怕裝備是第一流的。一打起來也是白白送裝備的部隊。
這樣的部隊一旦戰敗就將是從指揮部到後勤全部被滅,整個損失比死傷十萬步兵還厲害。
如果只是一個主力師不斷消耗士兵,指揮和後勤系統都還是穩固的。那就只需要補充新兵即可,頂多是隨著老兵的減少,戰鬥素質會有所下降。整體戰鬥力下降還是不多的,隨著戰爭歷練,只要保持方法和合適的訓練,採取合適的戰術,整體戰力甚至不會有下滑。
蔣中正不懂軍事,不懂裝懂,自以為用兵打仗很簡單,結果誤國誤己,軍事永遠只是看起來很簡單,讀幾本歷史書似乎就能指揮戰略決戰。其實遠非如此,因為決定戰略計劃的永遠不是地圖、歷史、資料,而是雙方的部隊實情。
按照宋彪重新設計的這份三期計劃,基本是將整個帝國中央陸軍大整改了一番,帝國中央陸軍將編設45個師。63個旅和24個直屬騎兵團。
步兵師採取兩種編制,一級部隊每個步兵師各設定一個附屬的坦克團、炮兵團、輜重團、工兵團,步兵團三個,每個步兵團下設一個裝甲坦克營;二級部隊每個步兵師相比前者少一個坦克團,多一個步兵團。
騎兵師全部取消,師改旅。旅改直屬團,總計7個騎兵旅,24個直屬軍區的騎兵團。各步兵師除了特殊情況,一律取消騎兵營編制,只在團部設有直屬騎兵連。
全軍編設15個炮兵旅,12個坦克旅,4個鐵道工程旅,2個鐵道炮兵旅,18個輜重旅,炮兵旅中5個裝甲炮兵旅,10個常規炮兵旅,輜重旅中8個屬於機械輜重旅,10個屬於挽馬輜重旅。
全國中央陸軍總員編制175萬人。
和中央陸軍大量裁撤騎兵不同,巡防軍則適當增加騎兵編制,將西北、北四省、新疆、西疆、西伯利亞、遠東、東北、華北的騎兵編制大量保留在巡防軍,戰爭時期則迅速轉變為挽馬輜重部隊,負責協助中央陸軍進行物資補給和協防工作。
全國陸軍的軍區設定為直隸中北(北京)、中南(南昌)、西北(蘭州)、西南(昆明)、東北(長春)、北方(唐努烏梁海)、新疆(阿拉木圖)七大軍區,以及等同第八軍區的中央駐外軍部。
採用大軍區制度的原因很簡單,就是要針對地區分裂和大規模入侵戰爭,八個軍區,除了駐外軍部總員30萬之外,其餘平均20萬的兵力規模,巡防軍則增加到平均每個省2。2萬人的規模。
根據新的軍費調整政策,巡防軍開支由各省分擔50%,各省統一劃撥經費給陸軍部,陸軍的總軍費在未來五年要求維持在每年4。2億中圓規模,海軍則在2億中圓,空軍7500萬中圓。
相對於275萬的陸軍總規模,平均划算下來,陸軍每人每年的實際軍費開支不過152中圓,即便帝國採取義務兵制度,這樣的開支還是不夠支援帝國陸軍的革命性發展計劃。
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