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論》中,卡爾。馮。克勞塞維茨同樣對此有著單獨的章節去解釋,比起孫子,克勞塞維茨則更加註重“屈”的結果,要求所有的戰爭策略都要為最終消滅敵人的抵抗實力而服務,這個思想在整個一戰、二戰期間都貫徹於德軍的行動中。
宋彪的思想重點在於消滅對手,而非簡單的“屈”,更非單純的“不戰”,不戰實際上是為了戰而服務,戰爭是永遠無法避免的,這是人類的天性。
革命在這個時代被清晰的分割成光復革命和共和革命兩種,孫逸仙說光復會的革命是漢族同胞的革命,而同盟會的革命是更進一步的追求民權、民生、民主的真正革命。
雖然第二十鎮內部的革命勢力交錯複雜,除了光復派、共和派之外,還有大量的立憲派成員,可如果有機會讓這支部隊暫時放下武器起義,共同對付清政府的北洋新軍,宋彪也願意付諸努力。
回到指揮所,宋彪就在參謀部主持了一個小的軍事例會,讓蔣政源和陳蔚去做寶瑛、潘矩楹、楊正坤的工作,光復會在第二十鎮內部職務最高的是黃本璞、王孝縝。兩個人都是標統,相當於營長,蔣政源和寶瑛是同學,陳蔚則是潘矩楹、楊正坤的同學,這幫人都是留日士官生。
想要讓第二十鎮在明天就放棄抵抗,光靠勸說是不行的,還要有恐嚇、斷後和強攻的各種招法。曉之以理,說之以情,威之以武。再斷其後,燒其糧。
東北革命軍這邊想了很多辦法,先打一陣子的巨炮嚇一嚇。再發傳單宣傳各種大道理,誇大東北新軍的實力,又派人去溝通,不行就來硬的,再不行就強攻。
這個時候,第二十鎮的統制寶瑛和其他軍官也急於聯絡東北革命軍,寶瑛就想派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