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戚姬母子身上,呂雉做的文章卻有些過火。沒必要讓劉如意死在自己兒子的床上,當然也無需搞那個“人彘”事件。只是要她們的命而已,搞的太觸目驚心必然會滋生一些副作用。
最大的“副作用”,莫過於劉盈受到的刺激,這大出呂雉的意外。
第二件事就是立外孫女為皇后。
呂雉這一做法的原由,我在前邊是介紹過的,在此就不再複述。簡單點說,呂雉這麼搞無非是為了確保自己的位置。雖不怎麼地道,但也算不上十惡不赦。
只不過,這種有悖人倫的事情,做將起來,臉皮還是需要一些厚度的。呂雉無疑符合要求。然而劉盈就很不夠格了,直到死,他都沒能在這件事上釋懷。
第三件事是呂雉和審食其搞曖昧。
這個生活作風問題,說實話我是不願意多言的。經年備受冷落、空虛寂寞,搞出這等事,雖然拿不上臺面,但也不值得千夫所指。
因為別指望讓所有人,為了貞節牌坊而泯滅**。道德上的譴責就足夠了,如果上綱上線,我認為沒那個必要。雖然這件事把劉盈刺激的不輕,但說回來,還是他心理承受力太差。
我在上邊主要介紹了三個方面,當然並不全面,比如給劉肥下藥那一次,也可以歸到這一類。呂雉所做的這一切,只是在按自己的意願辦事而已,並沒有刻意刺激劉盈的意思。歸根結底還是劉盈太老實,他只是個找錯了工作的**絲青年而已。
但不管怎麼說,劉盈還是死了。逝者以往矣。那我們就不再在劉盈身上找話題了,還是讓呂雉登臺表演吧。
劉盈的死,對呂雉的打擊還是蠻大的,畢竟這是她唯一的兒子。
發喪時,呂雉“大哭”。這是史書裡的記載,實際上,此時的她是不該用這個詞的。
相信大家都“哭”過。在做這件事時,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應該是有兩個要素的:一是有聲音,具體發聲方式就沒必要在此演繹了;二是有眼淚,這是傷心痛苦的副產品,具體形態和產生原因我覺得也沒必要介紹。
當然,如果兩個要素不全的話,就應該用另外兩個字來表示:如果只有聲音而沒有眼淚,我們通稱為“嚎”;如果只有眼淚而沒有聲音,我們通稱為“泣”。
這三個字,因各自要素不同,表達出來的含義自然有些區別。“哭”是痛苦;“嚎”是無奈;“泣”則是傷心。
呂雉“哭”的方式卻另有一番景象。
呂雉此時的“哭”沒有眼淚,嚴格意義上她是在“嚎”。如果只是“嚎”也就罷了,關鍵是此時的她張著大嘴、瞪著兩眼、掃視群臣。
大家可以想象,她這是要幹什麼?
這是要吃人!
也許有人會疑惑,老寡婦死了兒子,傷心欲絕都可以理解,如此搞法有些無厘頭了吧?
事實上,她的舉動也完全在情理之中的。
呂雉這些年來雖然比較難纏,但畢竟只是“太后”,是在幕後操縱朝堂,並沒有站到前臺。況且,在呂澤、呂釋之先後歸西后,劉盈又從呂家的手中收回了京城南北兩軍的軍權。
呂雉這七年來,之所以能有如此大的影響力,一是在朝堂內有自己呂家的勢力,二是因為皇帝是自己的兒子。“太后”這個身份,影響力自然不會太小。
而現在呢?劉盈死了,也就是說自己的身份就相應該有些變化了,至於是變的更好,還是變的特壞,有很多未知數在裡邊。
通常情況下,新一屆政府成立後,往往會進行重新洗牌。至於如何洗,如何能撈到更多的實惠,這是一門很深的學問。
也許有人會提出異議。現在劉盈死了,而那個叫劉恭的小娃是太子,自然會繼承老爹的衣缽,繼續革命下去。
而劉恭是張嫣的兒子(現在是),張嫣又是呂雉的外孫女,無論從哪個角度看,呂雉都是最大的受益者。
當然,在理論上的確如此。但如果你真的這麼認為,說明你太不瞭解政治。
“皇帝”那把椅子,不知道有多少人在盯著。新老皇帝交替之時,最容易爆發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這些事情的操縱者,就是一直陪在皇帝身邊的近臣們。天曉得下邊跪著的這些人,會不會和一些不地道的諸侯來個裡應外合,倒騰出來一些令人猝不及防的事情?更何況,現在京城的軍權,並不完全掌握在呂家的手裡。
在朝廷大局明朗之前,呂雉自然是不敢掉以輕心的。
呂雉此時的表現,是一個危險的訊號。與其說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