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斯福的信心來源
“其實他們這些小的怎麼做,咱們無需太過操心,只要能打勝仗,管他用什麼方法。”孫嶽上將點頭表示同意譚延愷的看法,他轉頭看了看史司,“只要不出現上一次葉歡等人擅自更改作戰計劃的事就行了。”
“沒有人再敢做同樣的事。”史司淡淡的說道,“除非不想要腦袋了。”
譚延愷看著史司緊繃著的棺材臉,不由得在心裡暗暗好笑。為了不讓談話的氣氛顯得太緊張,譚延愷將話題轉到了別的方面,“印度應該說是指日可下了,但‘南十字星’行動進展一直不大,照理說太平洋海權盡在我手,澳洲應該比印度容易打才對。”
“也不盡然。”陸軍部長孫嶽上將說道,“澳洲距我國本土過遠,補給全賴海運和空運,我軍的補給線過長,而英澳軍是在本土作戰,作戰意志堅決,加之澳洲幅員遼闊,地形複雜,作戰的難度其實比印度要大得多。到目前為止我軍進展不大,也在預料之中。”
“可如此一來,戰事拖延下去,對我國可是一點好處也沒有的。”副總理文恆說道,“美國人一旦緩過勁兒來,傾盡全力同我國爭奪太平洋海權,澳洲可就更不容易打下了。我軍目前是在多個戰場作戰,而戰爭一旦曠日持久的打下去,我國的經濟難免不會被拖垮。”
“按現在的情況看,蘇聯應該已經不成為威脅了。”經濟部長劉紹基說道,“印度和澳大利亞雖然一時難於攻取,但也對我國本土構不成威脅,我國眼下之真正大敵,唯美國一國而已。”
作為一名在經濟領域頗有建樹的專家,劉紹基對美國的認識要遠遠的高於常人。而戰爭打到現在,哪怕是他們這些對軍事瞭解並不深入的人,也都明白,現在比拼的是綜合國力,而不僅僅是軍力和科技了。
“其實我覺得現在他們同我們談判倒是一個難得的好機會,那樣我們和他們都能省些事。”外交部長顧維鈞說道,“按理說英國現在離崩潰已經不遠了,他們應該趁我們沒有拿下澳洲和印度之際同我們和談,爭取將損失減少到最小,但他們現在竟然還是要同我們死戰到底,實在是令人費解。”
“少川是三句話不離本行,你們這些外交官,整天琢磨的就是怎麼拿到在戰場上沒有得到的東西。”譚延愷笑了笑,說道,“其實據軍情處的報告,德國也想同英國和談,但那位邱吉爾首相堅決的不同意,非得堅持要打到底。”
“難道英國國內就沒有一二有識之士嗎?”顧維鈞笑著說道,“從他們的角度來看,現在同我國和談,印度或澳洲也許可保其一不失,德國一直有同英國和談之意,如果談得好,也許可以失之麋鹿,收之桑榆,從法屬北非殖民地那裡得到補償。對他們來說,憑著這些地方,還可以苟延殘喘一段時間。”
“問題是他們不想苟延殘喘。”半天沒有發言的史司忽然說道,“而我們也沒有必要放過此次建立不世基業的機會。剛開戰時敬茗就說過,此次世界大戰不分出個最後的勝負,是停止不了的。”
“可問題是我們現在能夠確定最後一定勝利嗎?隨波?兵兇戰危,戰爭可是充滿了不確定的因素啊。”顧維鈞想了想,還是把自己心中的顧慮直言說了出來,“此次大戰為我華夏民族有史以來規模最大和參戰兵力最多的一次,日所耗費以百萬計,眼下對國家經濟造成的影響還不算大,但再打上一段時間的話,不用多,哪怕是兩三年,即使戰勝,恐怕咱們華夏的根基也會大受損害,可以說是得不償失啊。”
“少川說的也是,”譚延愷說著,意味深長地看了看史司,“要想在短時間內打敗美國,咱們還得多費些心思。”
“要想打敗美國,就得在美國本土登陸,這可是比登陸澳洲和印度的難度要大太多了。”顧維鈞沒有注意到譚延愷和史司眼神中的異樣,而是接著說道,“我一直覺得登陸美國本土不太現實,難道還有更好的辦法不成?”
“應該不會那麼麻煩。”史司不動聲色的說道,“敬茗從不打無把握之仗,我們還是相信他的判斷好了。”
可能是聽出了譚延愷和史司話裡有話,顧維鈞沒有再說什麼。而此時的武備部長,神情一如平時般的沉靜。
而此時,在大洋彼岸的另一端,正在進行著一場內容差不多的討論。
“種種跡象表明,蘇聯將在明年的夏季到來之際垮臺。”
在白宮的橢圓形辦公室裡,美國陸軍部長史汀生看著已經消瘦了許多的羅斯福總統,儘量用簡短的語言將這個壞訊息報告給了羅斯福。
“德國人竟然攻下了列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