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工具朽腐,遂不能留下篇章,以供後人從中窺知古人的思想。中國古代文字已確切可讀的,則是商代的占卜文字及青銅器上的銘刻文字。前者筆畫較簡,後者較繁,但二者之間,仍有互通的造字與組句的原則。為此,卜辭是簡體,金文是繁體。卜辭與金文,因其文句簡短而且限於祭祀或禮儀之用,從中紬繹,也不過是對於祖先的禮敬及對於自然力(例如天、山、河、風)的敬畏。古人大約只有神祇信仰與祖先崇拜,簡約言之,即是敬天與法祖兩類。但是二者不是互斥的,在各個族群裡卻也可能各有所偏;例如,紅山文化可能是敬天的文化,而商文化則是法祖的文化。合而為之,敬天法祖的觀念,自遠古起即是中國思想的重要成分。在祖先之前執掌禮儀是祝卜,在神祇之前專司通靈的人物是巫覡,這兩類人物,都因其神聖的任務,既是專業的知識儲存者,也是能作抽象思考的學者,他們即是後世思想家的前驅。

可作為探索古代思想的典範,至少有《尚書》、《詩經》、《易經》、《儀禮》、《禮記》及《春秋》經傳諸種經典,凡此都是北方文化的產品。在江漢地區,《楚辭》之中也儲存了不少南方的信仰與思想方式。至於古代思想家的系派,則以孔子、孟子、荀子一系列的儒家為北方主流,以老子、莊子、楊朱代表南方的系統,而又有衍生於儒家的法家、接近於自然的陰陽家、出於儒家而又反對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