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確立總參謀部對新華軍的領導。總參謀部設立總參謀長。直接向國王龍宇飛負責。總參謀部下轄訓練、作戰和後勤裝備三個部門。訓練部負責新華軍平時的訓練以及新兵徵募等工作,作戰部則主要是在戰時負責制定作戰計劃,指揮新華軍作戰!後勤裝備部則負責新華軍的後勤補給和裝備的採購研發等等。總參謀部部長為牛猛,副總參謀長為趙毅,兼任後勤裝備部部長。
原本,龍宇飛還計劃在總參謀部下面分別設立陸軍部和海軍部。但是,考慮到現在新華軍的規模並不大。陸軍13個步兵旅加上重炮旅和岸防部隊,也才十萬人。海軍四支艦隊。加上陸戰隊和軍港的其他人員,也才一萬五千人左右。總兵力太少了。沒有必要在單獨劃分部門。等到新華軍進一步的發展之後,再區分開來!現階段,新華軍的兵力已經足夠了。畢竟,新華國的人口才一百多萬人,新華軍加上為新華軍服務的兵工廠等相關人員,差不多有十五萬人了!軍隊數量和人口數量的比利,達到了一比八。不管是放在東方還是西方,這都已經是窮兵黷武了!如果不是新華國採取了奴役南洋土著的方式的話,新華國早就爆發勞動力危機了。即便是這樣,新華國的人口缺口也很大。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新華國的總兵力都將保持這個規模!當然,除非再一次爆發大戰,並且是新華國現有的軍隊無法擊敗敵人,到時候新華軍才會進一步的擴大規模。隨著新華國的人口越來越多,兵源也會越來越多,也不怕兵源會枯竭!
新華軍的陸軍,分別駐防新華國的各省,主要敵人就是來自於西面。新華國海軍的四大艦隊,第一艦隊和第二艦隊,將分別駐防蘇門答臘島和爪哇島,以應對西面的敵人。第三艦隊則駐防蘇祿海,保護呂宋島和棉蘭老島,現在的棉蘭老島新華市,依舊是新華國的重要工業基地之一,即便是馬尼拉的工業基地陸續建成了,但新華市的工業基地的地位,依舊是不能取代的。第四艦隊則駐防馬尼拉灣,保衛馬尼拉!第四艦隊是最後成立的艦隊,並未參與過大戰,在實戰經驗上比不上其他三支艦隊。不過,南海有著大量的海盜,接下來他們將拿那些海盜來練手,訓練艦隊的水兵們!
軍事改革的最重要一步,就是確定軍銜制。之前的新華軍,是沒有軍銜的,只能以官職來區分。比如陸軍的旅長、營長、連長等,海軍則是艦隊司令和艦長。經過龍宇飛和總參謀部的商議之後,新華軍的軍銜分為四級十四階,以肩章表現軍人的軍銜,最低等的軍士,分為列兵、下士、中士和上士,列兵的肩章為單色,下士的肩章上加一道v型的黃槓,中士為兩道黃槓,上士為三道黃槓。軍士之上為尉官,分為少尉,中尉和上尉。少尉的肩章為一道橫槓加一顆銅製金色五角星,中尉的肩章為一道橫槓加兩顆銅製金色五角星,上尉的肩章為一道橫槓加三顆銅製金色五角星。尉官以上為校官,分為少校、中校和上校。少校的肩章為兩道橫槓加一顆銅製金色五角星,中校的肩章為兩道橫槓加兩顆銅製金色五角星,上校的肩章為兩道橫槓加三顆銅製金色五角星!校官以上為將官,分為準將、少將、中將和上將。准將的肩章為金黃色,沒有其他的裝飾。少將的肩章為金黃色,上面有一顆金質的五角星。中將的肩章上有兩顆金質的五角星,上將的肩章上則有三顆金質的五角星!陸軍和海軍的簡直都一樣,不過將官以下,陸軍的肩章為墨綠色的,海軍的肩章則為白色的!
除此之外,新華國在上將之上設立元帥!只不過,元帥為榮耀軍銜,分為軍種元帥和帝國元帥!元帥有專門的元帥服以及佩劍等等。不過現在的新華軍,規模還太小了,論戰功,也沒有人能夠成為元帥。元帥這個軍銜,只不過是龍宇飛用來激勵將領們的一個手段而已。但是,不想當將軍計程車兵不是好士兵!所有人,包括牛猛在內,都盯著元帥軍銜,想要成為新華軍的第一個元帥!
軍銜確立之後,就是授銜了。總參謀長牛猛,被授予陸軍中將軍銜,副總參謀長兼後勤裝備部部長趙毅,同樣被授予陸軍中將軍銜。總參謀部下轄的訓練部和作戰部的部長,被授予少將軍銜。當然,這兩個部長暫時空缺,接下來會挑選合適的人員來出任!下面的15個步兵旅,重炮旅以及岸防炮兵的旅長,軍銜全部為陸軍准將。副旅長為上校軍銜。下面的營長為少校軍銜,炮兵營等技術兵種的營長為中校軍銜。連長為上尉軍銜,副連長為中尉軍銜。排長和副排長都為少尉軍銜。班長和副班長則是上士軍銜!
海軍的四大艦隊,第1艦隊和第2艦隊的司令官的軍銜為少將,第3艦隊和第4艦隊的司令官的軍銜則為準將。這兩支艦隊成立時間較晚,參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