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2部分

煥發、身體健康,這才是功效!所以要牢牢記住蓮池大師講的:“三藏十二部,讓給別人悟。”我們辦圖書館,書是給別人看的,不是給自己看的,大家要記住!為什麼要給他看那麼多書?因為他不相信;不相信,就給他去看。他要走廣學的路,讓他走;我們走專精的路,跟他不一樣。他們改過從枝葉上改、從事上改;我們改過是從心地上改。從此處就看出,智慧不相同,見解不一樣。

才動即覺。覺之即無。

這是講從心上改的。‘動’就是煩惱,就是業障;‘動’是心動了,心裡有念頭,心裡有妄想。才有妄想、才有念頭,馬上就知道,知道了即轉成阿彌陀佛。我們六根接觸六塵境界,心一動,不管你是歡喜、是厭惡,不管是善念、是惡念,只要念頭才動,第二念就轉為“阿彌陀佛”。真正修行人念六個字、四個字“阿彌陀佛”都可以。妄念一動,第二念“阿彌陀佛”就是‘覺’,覺而不迷。第一念迷,第二念覺;覺要快速,決定不能讓迷繼續增長,效果就大了,這是真正的開智慧。

如果你能堅持半年、一年,智慧開了,眼睛就放光——六根聰利,世出世間法一接觸就通達、就明瞭。人家要看多少書、看多少資料,還要找多少世界的資訊,才能夠判斷,還未必能夠判斷正確;你什麼都不要,你一看就明瞭、就通達,決定正確,沒有錯誤。這種本事世間人沒有,這是佛菩薩的本能——佛教給我們求真實智慧!

發心弘經,最要真誠、清淨、慈悲,不必還要找參考資料來研究怎麼講法。不要落到第六意識,也許錯解了如來真實意。我說過很多次,經典是沒有意思的;我們在這裡想經中意思,三世佛皆喊冤枉!所以只要老老實實去唸,不要求意思;沒有解釋、沒有講法,老老實實念,把心念清淨了,自性裡的智慧就能現出來。人家要來問經義,你跟他講,講出來的是“無量義”。不求意思,“無量義”都顯示出來了,無量義是你自性裡的智慧顯現。所以展開經本,深講、淺講、短講、長講,自會恰到好處。講完了之後,人家問你:“你講些什麼?”真的不曉得,真的不知道。為什麼呢?你不問,什麼意思都沒有;一問,即生起來了。生起無量義是“他受用”,沒有意思是“自受用”。“自受用”就是清淨心、一念不生,唯有一句阿彌陀佛;講經說法是他受用,不是自受用。所以講出去之後何必還要記住我講些什麼?不知道,心才幹淨!

永遠保持清淨心,清淨就是“覺”;染汙是“動”,心動就染汙了。換句話說,你心裡有念就是染汙,無念就是本覺;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就是始覺合本覺。唸佛法門確實不可思議!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念念都是始覺合本覺,這是真正修行!

所以經只要念《無量壽經》、《阿彌陀經》就可以了;《阿彌陀經》和《無量壽經》兩種都念也行。念一種也行,其他的實在沒有必要了!為了要講經,要利益別人,可以念《無量壽經》的註解,念《彌陀經》的註解——《阿彌陀經疏鈔》、《阿彌陀經要解》。《疏鈔》尚有《演義》,非常圓滿,正是澫益大師所讚歎的——博大精深。念《彌陀經疏鈔演義》就等於唸了一部《大藏經》,因為蓮池大師引經據典,遍及世出世法,實在是非常豐富。澫益大師的《要解》有圓瑛法師的《講義》、寶靜法師的《親聞記》。弘揚淨宗,依這四本註解就夠了,《無量壽經註解》是黃念祖老居士寫的。這四種你把它念通了,不但所有淨土經論全通,連這一部《大藏經》也通達了,無論哪一宗、哪一派沒有一樣不通。不能搞多,搞多了心決定雜,心雜亂自然不生智慧。所以諸位發心弘揚淨宗,這四本書就夠了,多一樣都不要看。不要說我看得少,我沒有材料講;沒有材料少講一點!何必一定要充數呢?愈少愈精,愈精愈妙,不浪費聽眾的時間,若蒐集好多材料,湊起來像大拼盤,吃了什麼味道也不是,浪費自己的精神,也耽誤別人的時間,這是過失!

苟未能然。須明理以遣之。又未能然。須隨事以禁之。以上事而兼行下功。未為失策。執下而昧上。則拙矣。

假使我們做不到最上的治心,那就不得已而求其次——‘須明理以遣之’,遇事時冷靜地想它的理;通情達理以後,人心自然就平息了,妄念就會減少,忿怒可以化除。

‘又未能然’,這是對初學的人講。初學的人對理也搞不通,怎麼辦?就要在事上加以禁止,尋枝摘葉,一條一條來對治;不對治會出麻煩,會造成更重的罪業,招來更苦的果報。所以對初學的人,要求他嚴守戒律,因為他還不能明理;戒律的精神就是“防非止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