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人一生都有善、有惡,就有善、惡兩本記錄;在閻羅王、鬼王那裡都有檔案,故了凡先生教我們要發“敬畏之心”。檔案拿來之後,看到記錄惡的不只一本,搬了一大堆出來,都是他造惡的記錄。作善的記錄‘如筯’。他一生做的善就只有一卷;所造的惡有幾十本之多。把他造的惡和善秤一秤,看那個重?結果所造的惡還不重;惡是很多,可能是沒有大惡。就好像記過一樣,小過記了很多,沒什麼大過失;所以一個大善就抵‘盈庭’之小惡。這一秤,閻羅王也歡喜了,這個人畢竟還是一個善人。
所以仲達就問了,他說:“我年未四十,這一生怎麼會造這麼多的惡業過失?”閻羅王就告訴他,‘一念不正’就是惡,不是說做了惡事,那才叫惡。一個念頭惡,鬼神就給你記一筆。雖然這一生作的惡不多,但惡念很多;還好他有造一大善業。
因問軸中所書何事。曰朝廷常興大工。修三山石橋。君上疏諫之。此疏稿也。仲達曰。某雖言。朝廷不從。於事無補。而能有如是之力。曰。朝廷雖不從。君之一念。已在萬民。向使聽從。善力更大矣。故志在天下國家。則善雖少而大。苟在一身。雖多亦小。
這一卷善的內容是‘朝廷常興大工,修三山石橋,君上疏諫之,此疏稿也’,帝王想大興土木、勞民傷財;他看這是沒有必要的,就建議皇帝不要做勞民傷財的事。皇帝沒有理會他,還是照做。這一卷就是他上疏的文稿。
‘仲達曰:某雖言,朝廷不從,於事無補,而能有如是之力’,我雖然建議,沒有用處,於事無補,朝廷還是照做了。‘曰’,鬼王說:‘朝廷雖不從,君之一念,已在萬民’,可見善惡是在唸頭。你當時這一念不是為自己,是真正愛護老百姓,你發的這一念在萬民,多少老百姓得利益!何況興這麼大的工程,是用老百姓所納的稅,能夠節省不必要的開支,對老百姓都有利。所以這一念,你想想看,影響力有多大!雖然沒做,他的心是真實的,是圓滿的。
所以‘向使德從,善力更大矣’,如果朝廷照你的建議去做,那你的善就更大了!雖然沒做,你的善還是很大。
‘故志在天下國家,則善雖少而大;苟在一身,雖多亦小’,‘大、小’差別是在這裡,就看發心是不是真實;是為天下國家,還是為自己家庭。我們明白道理之後,唸經、唸佛迴向,常常為某一個人迴向修福,希望三寶加持,讓他能得利益——這是小善,利益很小。他是不是真正能得到?還不一定。如果遇到這樣情形,家親眷屬有困難,或者有病痛,我們唸經、唸佛迴向十方法界;希望一切眾生沒有病痛、沒有苦難,都能得到平安利益,你家裡的人就得真實利益。為什麼?你心太大了!讀《地藏經》光目女、婆羅門女為母發願事便知。
世人常說:“我修的功德都給別人,我自己得不到,修這個做什麼?”這是心量太小。在佛菩薩面前禱告,禱告了半天都不靈,原因就是心量太小了!完全是自私自利,不曉得把自己修行的功德,擴大到十方法界。功德的迴向眾生,猶如傳燈一樣;以我的燈火,點燃別人的燈火,如是光光互照,光明增盛,實無損於自己,而有大利於自己。故佛教人必應將自己修證功德迴向法界眾生、菩提、實際,才能顯證圓滿佛性。
我們中國文化的命脈,大根大本是“祠堂”、“文言文”。中國之所以成為一個文明古國,幾千年來都不衰,不被滅亡,倫常才是根本。文言文不能斷,文言文斷了之後,中國人將來會有很大的苦難,真正是陷於永劫不復;還有“大乘佛法”。這三樣能保住,不但國家民族有前途,世界也有大光明。
何謂難易。先儒謂克己須從難克處克將去。夫子論為仁。亦曰先難。
首先引古聖先賢的教訓告訴我們。我們的煩惱習氣很重,哪一種最重就先把它斷除;最難斷的能斷,小的毛病就不難克服了。斷惡修善要知道下手處。孔夫子論‘仁’——就是仁愛,說到‘先難’,下面舉幾個例子來說明。
必如江西舒翁。舍二年僅得之束脩。代償官銀。而全人夫婦。
‘必’,是必定。這是一個很好的榜樣——難行能行、難捨能捨。‘修’,原來是乾肉;‘束’,是一束,一把沒有幾條。這是古代做學生每逢過年過節送給老師的一點微薄禮物。禮不能缺,以後凡是學生對老師的供養通稱‘束脩’,不一定都是乾肉。古代教書的所在都稱“私塾”,學生的人數不定,有二、三十個人就相當多了,少的只有十幾個人,所以老師得到的供養相當微薄。兩年的積蓄,他能拿出來,‘代償官銀,而全人夫婦’,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