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哪裡有什麼仙方?若是要琅琊亂平,只需照書中所言去作即可。”謝洪微笑著對二人說道。
“道長,還請試說下如今天下之勢?”唐壁也顧不得細看手中書信,忙發問道。這個對於他來說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這天下勢,有德者得之,天下承平也是一時,大破方能大立,群雄逐鹿方顯英雄本色!”謝洪說完這句也不管二人是否聽懂,轉身飄然而去。
堂中二人愣了半晌,方醒悟過來。
“府君,方才謝神仙一言是讓府君在亂世之中積蓄實力,這太平之日必不久矣!府君當早作打算。”高可仁拱手對唐壁說道。
唐壁聽了也是點了點頭,抬手讓高可仁坐下,自己也坐了下來,把手中撕開的杜伏威手書仔細看來。
“先生,這---這竟然是杜伏威給本府的言和信,先生你看。”唐壁三角眼睜的老大,一臉的不相信,忙將書信遞給了高可仁,讓他也看看。
“府君,這確實是一封與我交好的書信,也說得有理,對當前形勢分析的也是入木三分,府君大人不妨接受其言。方才謝洪也說了,琅琊亂局解方就在這書中。”高可仁眼光閃爍的對唐壁說道。他認為杜伏威書信中所說的言和之法實可行的,對雙方都是有利的,可保兩方相安無事。
“他說讓本府撤兵費城,他不攻蒙陰,以蒙陰城為界,各得一半,分而治之。這豈非挑釁於本府?”唐壁有些不悅的說道。
“府君大人,如今我濟南府正面之敵無非是北面的晉王和西面的洛陽王。琅琊之憂為芥癬之疾,不傷大雅。況杜伏威原本勢力就在江淮一地與我濟南府相距甚遠,我濟南府與他都需要一處緩衝之地,若是這琅琊被府君大人佔有了,他杜伏威則在江淮坐臥不安,遲早動兵相擾。而琅琊被他全部佔據,府君大人也必然調集重兵加以防範,如此便是兩廂互耗之局。不若應其求,這樣兩不相犯,府君可全力應對北、西兩處大敵。謝道長方才話語中也暗示了,這天下即將大亂,大破大立,群雄逐鹿之局便要產生,府君大人當早作蓄力準備為宜。”高可仁將自己的看法合盤托出,也是煞費了一番心思的。
這番話說得唐壁微閉了雙眼不由得點頭,輕嘆一聲說道:“唉!就依先生之言罷了,但需杜伏威放還我沂水降兵,不如就請先生代本府去費城走上一遭辦成此事。”
“府君大人放心,下官略作準備,明日便行。”高可仁見唐壁接受了自己的主張,也是心中一喜。在他看來貧窮且偏避的琅琊郡著實沒什麼可爭的,即將到來的盛夏,沿海屢遭海上暴風侵襲,難民每年不斷,將琅琊郡以南給杜伏威就是將這個燙手山芋給丟了出去,巴不得呢!
半月之後,在第一場颱風上岸侵襲了琅琊郡大部,帶來的強降雨天氣讓正在對峙的雙方不得不各自歇兵。杜伏威這邊還好,有東萊糧食的接濟,士氣尚存。而費縣城的秦瓊和蒙陰城的樊虎卻是苦不堪言,糧道山路原本就時常受到杜伏威小股人馬侵擾,這下暴雨不停,整個山路便根本無法通行了,糧食短缺已經造成軍心不穩,秦瓊也是乾著急無法。好在,唐壁手下首席幕僚高可仁帶來了一個好訊息,顯然高可仁在來費縣之前已經去過了杜伏威那邊,兩邊已經談好了一切了才來到秦瓊的費縣城中,將雙方談判的結果告知秦瓊。雖然憤懣不已,但考慮到自己兄弟連明重傷後被杜伏威擒獲生死不明,也不得不答應了高可仁讓其放棄費城的要求,第二日便帶著1萬官軍出城回返蒙陰城與樊虎相聚後一同駐紮蒙陰。
費縣官軍撤出後,這處原本是徐元朗琅琊老巢的城池又回到了杜伏威手中。至此,相爭了兩個月的琅琊之戰以雙方言和罷兵,從此各守其地,互不相擾。
整個戰報交到萊州府楊二手中時,楊二仰天大笑。從整個琅琊郡地圖上看,歸在自己名下的琅琊土地達到了三分之二,劃歸唐壁的琅琊北部幾縣龜縮在一塊狹小的地域之中,且更多與洛陽相鄰。在加上這次戰爭的利息東海郡以東地域,自己才是最終的勝利者,將齊郡山東半島的一大半含在了口中了。
就在楊二伏案長笑時,王博引著兩個人來到了楊二的書房中,見楊二正開心便上前問道:“兄弟,可是為琅琊戰事而笑?”
見王博突然闖進來,楊二也不怪,只是看向王博頻頻點頭,說道:“是啊!大哥,如今琅琊戰事已畢,雖是雙方言和,但我軍卻是大勝啊!”對自己這位大舅哥,楊二也是沒什麼可以隱瞞的,早就將琅琊的情況甚至自己在江淮一帶的佈置都或多或少的跟王博講起過,這讓王博更加佩服這位皇家王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