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車製造全部搬遷至河東潞州,此事由麻叔謀負責。宇文成都、來護兒、金甲、童環4位將軍負責調派府中護衛家將留下50萬兩紋銀外,其餘銀兩全數運抵潞州府庫存放,不得有誤。鄭鳳灼先生可酌情留守京城軍情處,亦可隨軍前往潞州總部。好,就是這些,今明兩日做準備,第三日全府開拔。”楊二一口氣說完所有安排,看向眾人。
領受任務的文官和武將們齊齊站立,同聲答道:“我等謹遵王爺將令。”
眾皆散去,各顧其事。只有少卿張恆追楊二至書房中,悄聲問道:“殿下,不若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將那發配到益州的郭衍於路途中結果了,以除後患!”張恆邊說邊抬起右手狠狠的作了個抹脖的動作。
楊二聽後,略一思索,厲聲回道:“作的乾淨點,別留下首尾!”
“是!殿下放心,下官知道怎麼做。”張恆眼露兇光,轉身即出。
長安城東郊區的官道上,一輛5匹馬拉的巨型馬車慢馳著,車子隨著道路的不平整上下左右顛簸搖晃著,這也是馬車不敢策馬賓士的原因。車上坐著楊二,在小型案几後翻看這一本書籍。靠車門位置盤坐著出塵,自在那裡閉目打坐。趕著馬車的人是小跟班楊興,仲堅策馬在一旁跟隨著。
今天在晉王府沒有事情可做的就是楊二了,所有的準備搬遷的時期都交由專人在負責,就是後院的麻叔謀此時也是最忙碌的時候,他在收著晾曬在屋簷下的玉米棒子,這時的玉米棒子基本上已經曬乾了,現在要做的就是裝袋準備搬走。裝著花生的袋子也有很多,花生是早已曬乾了的。麻叔謀更重要的事情就是在鄭鳳炬的協助下,將幾百名鐵匠木匠及其家屬連同成品燒煤爐子和獨輪車往河東郡轉移,好在現成的獨輪車直接可以發給大家用作搬運的工具。鄭鳳炬將在京的可以呼叫的人手全部調出負責推車搬運各種家當,人手倒是不缺了。府庫中龐大的金銀一般人是不能去碰的,那是宇文成都和來護兒兩員大將及金、童兩位副將親自調配屬下衛隊利用戰馬和馬車來搬運,這個是最不能出差的。連宇文化及都不放心,忙著跑過來幫著宇文成都等清點造冊。劉文靜主持的軍情處此時正在和京城分部的千戶王德做著交接,王德此時手中的權利更大了,儼然已經成為了晉王府軍情處的第4把手了。鄭鳳灼作為現在軍情處的儉使負責包括京城和全國分部的建設,顯然將工作重心要放在京城這邊,因此此次暫時留守京城分部辦公,不隨劉、宇文二人前往河東郡潞州總部。
如此看來現在沒有什麼事情的楊二便顯得無聊了,這好不容易空閒下來的兩天時間,楊二便有了出門散心郊遊的打算。好在現在的天氣是秋高氣爽,不冷不熱的季節。至於到哪裡去?楊二老早就有了準備,就是去那城東驪山---他要去朝拜下葬在驪山的天下一帝--秦始皇陵。作為文科生和興趣使然,楊二對中國的歷史也算是比較熟悉的了,其中最熟悉的就是三個階段:一是大秦帝國;二是隋唐;三是兩宋。當然三國演義也算是歷史的話,那他倒是可以倒背三國的。貌似三國時期沒有提到過這驪山的秦陵,就是那發丘以獲得軍資的老曹也沒有說去打秦始皇陵主意的,在楊二看來要麼這秦陵確實難發,要麼就是含有某種敬畏不敢去動。
“王爺,前方不遠處就是秦陵道了,過了就可以到達驪山腳下。”隨車而行的本地嚮導在車外對著視窗提示道,這打斷了楊二的思慮。
“楊興,前方可有高崗?如有,可暫作歇息。本王欲登高一望。”楊二放下手中的書籍對著車門外正在趕車的楊興小聲的說道。
“是,主子。前方2裡處路邊正有一高臺,可就那裡暫時歇馬。”楊興趕著馬車,車速不快,他有的是時間來觀察四周的山景。早就看清了前方的情況,並且似乎前方高臺之下還有幾名官軍把守著路口。
車行至高臺之下,果然值守的官軍叫停了來到近前的豪華馬車,見這車仗的規制,值守軍官就不敢造次,只是上前輕聲詢問了車仗前方的仲堅,得知是晉王千歲的車仗到此,沒有二話連忙搬離了路障,放一行人過去。只是過了這個檢查的路口,楊二一行便停了下來,楊二跳下馬車後活動了下筋骨,在車上憋屈了一個半時辰了,渾身難受。看到一側有登臨高臺的石階,楊二二話沒說便拾級而上。出塵仲堅二人緊緊跟隨,楊興等人在臺下等候。
看來這是專為拜謁始皇陵搭建的高臺。登頂之後放眼望去,整個驪山全景盡在眼前,真是一旦走過了則難見全貌。整個驪山群山旖旎,峰巒疊嶂,屬於黃陵所在的山巒略高於群峰,山上綠樹成蔭,如沒有提示,一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