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城西邊與別處不同,荒土田地可不多,都是有主的房宅。修一二十里城牆,便要拆一二十里人家,少說也得驚動到上千戶罷,是不是這些人都很好說話,石大人一句為國分憂便會乖乖搬走?聽說當年毛知府都只敢在東方擴城,卻不奢望向西啊。”
想到將會產生上千被拆遷戶以及蘇州府刁民的難纏勁頭…王知府縮了。搞點政績雖好,但若惹出後果難測的大麻煩,那便得不償失了。
其實這事好處當然很明顯,至少朝廷每年可以多徵一二十萬稅銀罷。不過被地方主義思想嚴重、又畏難怕煩、也暫時沒有升遷動力的李推官忽視了,從此可以再次看出本土為官的害處,其他書友正常看:。
呃,還有一點,石參政主理的事情,李佑半個銅板的好處也不敢撈,所以他更對此沒有一絲興趣。
石大人愛怎樣折騰就怎樣折騰,功成名就也好,勞民傷財也罷,反正與他無關。還是趕緊先找一條財路要緊。
回到推官廳,李佑隨意撿看幾個案子後,便出了衙,他今晚要請那出身洞庭商家的宋問古宋舉人喝酒吃飯。
酒過三巡,李佑便說明來意,原來是找宋問古打探開當鋪事宜。
聽李推官將情形一說,宋老爺苦笑道:“我宋家買賣,南北之間販運絲、棉、米為主,出於名聲考慮未曾涉足典當。你缺本錢,我可以請族長借給你銀子,只是這業內人手卻不知從哪裡找來幫你。典當不比其他,沒有幾個火眼金睛的朝奉,那是開張不了的。”
真麻煩啊,找個輕鬆來錢的買賣忒費力氣…回頭尋一間沒有背景的小當鋪栽它個典贓窩贓算了,李佑一發狠想。
“有了!”宋問古忽然想起個法子,提前挽救了某個不知名的小當鋪。“那典當公所開在太尉橋處,我去打聽打聽,若有經營不善的,便借給你本錢去盤下來如何?”
所謂公所,是這年頭的行業組織一種,也有以廟、堂、館為名的。
“這樣好。”李佑點點頭道:“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