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名義,撥出幾個行省來,劃歸為戰時行省,元老院無權在這些行省委派總督,只有獨裁官才有這個權力在戰時行省收稅,期限為五到十年——而後閣下再將長期的包稅權賣給我方的騎士團,所有的款項必須現付一半,其餘三成在三年後付清,結束時付清尾款。”
第4章新政(中)
凱撒不安地站起來,這個計劃確實很好,絕對可以解決“近渴”,只要按照李必達所言,將四五個次等的行省撥歸“戰時行省”的話,將那兒的財賦全部收歸自己手中,三年內的軍費是不用發愁的,還能償還相當部分的國債。
“成立戰時行省後,可以暫且免除這些地區的軍役,將軍役折算成稅金來替代。另外也無用抽籤設定總督,不管是元老院總督還是閣下您委派的,這樣也可以少一道盤剝的程式,讓更多的錢直接流入進來!”李必達繼續趁熱打鐵。
“那兵員怎麼辦,必然會減少的!我還準備在全義大利和高盧徵募新兵呢,因為老兵背棄了我,我也沒有意願再使用他們了。”凱撒發覺,如果劃出戰爭行省的話,那麼兵源地必然會減少,留存的行省軍役負擔也會加大。
然而副手騎兵長官告訴他,兵源不是問題,先前您前去高盧時,元老院給予了四個正規軍團的編成權,隨後您就在傳統的公民城市圈內募兵,但隨著外高盧地區獲得公民權,雲雀軍團也應運而生的,我們現在要做的,不單單是擴大徵兵的範圍,也有徵兵的深度。
“那就是,同化所有拉丁城市的,讓他們享用和羅馬對等的投票權。”李必達說到,”這樣的話,全義大利會有無數的及齡新兵為您所用的,我的閣下。”
原來,在三十多年前血腥的“同盟戰爭”(馬西人戰爭)後,雖然羅馬元老院做出讓步。承認所有的拉丁同盟城市擁有公民權和投票權。但暗中依舊耍了很大的花招。那就是羅馬人擁有三十五個特布里斯公社票,而全義大利其他的同盟城市,合在一起也就十個特布里斯公社票——一般遇到大事表決,還沒等同盟城市投票,結果就已經敲定了,因為羅馬擁有大部分的票倉。
到蘇拉時期,為了緩和同盟城市由此產生的反感,又將義大利的拉丁城市。平均分配到三十五個特布里斯票倉裡,但問題依舊沒有徹底解決,因為投票畢竟要在羅馬城內的“羊圈”裡,因為路途問題,同盟城市在羅馬土著面前還是處於劣勢。
“將拉丁城市,包括西西里在內的特布里斯,擴充到二十五個。”這是李必達的建議。
二十五個,加上羅馬原先的三十五個,共有六十個,誰都不佔絕對優勢。反倒遇到關鍵性的議案時,拉丁城市的態度就可以左右整個局勢。那麼一旦獲得這種對等權利的話,整個義大利都會更加踴躍為凱撒提供大量的兵員,而逾越了羅馬藩籬外的帝國,便能真正形成和崛起,它不再是屬於某個城邦的,而是普世的。
只要能贏得全義大利的支援,區區元老院並不足懼。
但當凱撒隨後在茱莉亞大會堂頒佈第一個措施後,整個元老院還是震動了,許多人如喪考妣,凱撒宣佈的納入戰時行省體系的暫時有西西里、薩丁尼亞、山南高盧、山外高盧與伊利里亞五個行省,隨後透過競拍,騎士們可以直接獲得行省長達十年的包稅權,但是需要大筆的保證金,這筆錢不進入農神廟,而是歸聖庫所有,鑰匙在凱撒本人手裡,只有他才有啟用權力——此外,凱撒還宣佈,逃離羅馬城投入龐培黨陣營的所有人,其產業由獨裁官接受,也被沒入戰時資產,統一拍賣。
但這只是凱撒的第一劍而已,當他繼續面無表情朝下讀的時候,許多元老直接癱坐在了地板上,“將義大利拉丁城市的特布里斯公社,擴大到二十五個,並準備在尤諾尼亞、外高盧等地廣泛設定新的殖民地城市,建立新的特布里斯,羅馬不應該只是羅慕路斯用犁劃出的這一小塊地界,它應該將權益與文明的疆域拓展到整個世界。此外,元老院也將成員增加為九百人。”
許多元老伸長著手臂,質詢隨意授予特布里斯公社的話,那麼投票的路程問題應該怎麼解決,凱撒給出了清晰的回答:在羅馬城內的奧斯蒂亞地區,興建各拉丁城市與殖民城市的代表宿泊公寓,每年海洋適宜航行的四月到十月間,代表在所在地徵集提案,隨後在不適宜航行的半年當中,統一常駐羅馬城內,提交特布里斯民會統一表決,自此取消民會的臨時召集權,必須擁有百分之七十的實際與會者才可以在卡皮托兒山上豎起紅旗。
凱撒的百夫長們,就站在會堂的門口,他們手裡的佩劍,代替了束棒扈從的職能,只要這